阳羡歌·山秀芙蓉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阳羡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词,被认为是由贺铸或苏轼所作。虽然许多学者倾向于将该词归属于贺铸,但也有人持相反态度,认为它是苏轼的作品。其中,《荆溪外记》曾提到此词是苏轼所作,并且内容推测可能写于元丰八年(1085)至常州后。无论是贺铸还是苏轼所作,这首词都是他们在某个特定时期经历过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据文献记载,贺铸在五十八岁时退休并在苏州定居。此后,他常常往来于常州和宜兴地区,参观名胜古迹,并在此期间创作了《阳羡歌》。宜兴古称阳羡,因此贺铸将其旧作《踏莎行》改为《阳羡歌》,表达了他在退休后对失意落寞的感慨。贺铸借用自然景色来描绘自己内心的情感,使得整首词具备了深刻而幽默的韵味。 《阳羡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珍贵遗产。对于学习并欣赏这首词,我们需要有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的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诗文: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
解佩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洗尽功名话。


相关标签:写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