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弩·游金山寺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王恽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他于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出任福州按察使。在赴任途中,王恽游览了金山寺,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写下了这篇作品。 据参考资料显示,这篇作品可能是王恽在游览金山寺后所写。金山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修缮,现存的建筑大多为清代所建。它是福建省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禅宗佛教的重要道场之一。 王恽当时被任命为福建按察使,这是南宋时期的一种行政职务。按察使是地方官员中的一种,负责监督和检查各级官员的工作情况,同时也有司法审判等职责。福建是南宋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省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名胜景点,其中金山寺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王恽在赴任途中游览金山寺时,不仅仅是一次旅游,更是一次文化交流和心灵启迪。在这座历史悠久、庄严肃穆的佛教寺院中,他所感受到的宁静、博大和超然,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哲学和人生智慧,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作品中借金山寺之景,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道德和人性、信仰和智慧等方面的感悟和探索,展示了他的思想和文学才能。


诗文: 游金山寺并序
邻曲子严伯昌尝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曰《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昔汉儒家畜声妓,唐人例有音学。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渠辈年少气锐,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其词曰: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曲山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