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安史之乱前不久创作的,当时他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但两年后,因被谗而离开朝廷,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公元753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不久,便有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建造的,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这位李云是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同时也有着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并且能够用自己的才华为之祝福,这也体现了李白崇高的人格魅力。
诗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