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李白所作的一首诗,顺带介绍了这位大诗人的历程和心情。这首诗作于公元760年(肃宗上元元年),即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的次年。李白遇赦后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创作了这首诗。可以想象,在长期的流放过程中,李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身心俱疲。而当他得知自己终于得到赦免后,内心充满了感慨和希望。李白启程前往浔阳,欣赏到了庐山的美丽景色,这时他的诗才被激发出来,写下了这首《庐山谣》。 在这首诗中,李白描绘了庐山的壮观景色,如“天生景色凌池塘”,“云梦泽深锁不通”,并以此对比现实的苦难和诉求,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向往:“合忆岳阳楼上月,灵台无事更登临。”诗人通过自身遭遇和庐山美景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破旧立新、追求理想的渴望。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詩歌作品,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彰显了李白高尚的艺术素养和文学天赋。


诗文: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写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