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上梅直讲书》是一篇书信体的应用文,它是苏轼在礼部考试中得到第二名后写给考官梅尧臣的感谢信。这篇信的背景是梅尧臣本来不会参与到阅卷工作中来,但由于苏轼的挚友欧阳修的保荐,让他得以参与,最终对苏轼的考试成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尽管梅尧臣在五六个考官中品阶最低,但苏轼认为他是最值得感谢的一个,因为他的参与实际上改变了苏轼的命运。
《上梅直讲书》的重要之处在于苏轼非凡的见识眼力。全文被现代人断成了两大段。作者首先用自己的读书心得开头,表达了他对周公、孔子等历史名人的崇敬之情。然后,他开始感谢梅尧臣,并列举了梅尧臣的一些优点:能够洞察时事,不盲从权威,有勇气说实话,独立思考,不囿于传统观念等。最后,他再次表达了对梅尧臣的感激之情。
苏轼在这篇信中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他把自己的考试命运与历史名人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超越个人的宏大视野和思想追求。同时,他也向读者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独立思考的态度。这种独立精神和不盲从权威的态度,对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也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因此,尽管《上梅直讲书》只是一封感谢信,但它却被选入《古文观止》中,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之一。它既反映了苏轼个人的情感和命运,又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诗文: 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