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1.齐国:中国春秋时期一个在今山东境内的国家。
2.国王:指统治一个国家的最高领袖。
3.派遣:派遣某人或某队伍去执行某项任务或任务。
4.使者:被派往他国或地区执行某些使命的特使或代表。
5.问候:向某人致意或表示敬意,寻求与对方建立友好关系。
6.赵威后:战国时期的齐国君主赵翼的妻子。
7.书信:用笔墨记录、传达人们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一种文化形式。
8.启封:打开信件的封口。
9.年成:一年的收成情况。
10.百姓:指国家的平民百姓。
11.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指询问先问有利于人民生活的问题,再问君王自身的情况,显示了赵威后关心人民的心态和施政理念。
12.庶民:平民百姓。
13.代表:指代表齐国国王的使者。
14.粮食:指谷物等食用性的农作物。
15.衣服:穿着的服装。
16.帮助:提供帮助。
17.抚养:指抚育和养育。
18.孝心:尊敬父母,爱护亲人及上级领导的心理。
19.功业:指为国或为民族创造辉煌业绩。
20.上朝:指到皇宫向君主请安,参加国家大事的活动。
21.於陵:郑国的大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22.子仲:於陵的儿子。
注释:
这段文字表现出了赵威后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女性君主所具备的管理才能和人民情怀,她不仅关心国家的政治外交形势,更关心人民的生活和幸福,旨在落实“君为臣纲,臣为君纽;父为子纲,子为父纽”的封建统治模式。她通过对齐国国王派来使者的提问,间接地反映了处士钟离子、叶阳子、北宫氏等民间英雄的贡献和政治逸事,表达了她为了百姓,为了国家而不畏权贵,推崇人才的宏伟愿景。
诗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