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蔺相如得到完整的璧,人人都称赞他。但我还不敢相信这件事情。

当时,秦国以虚假的名义,欺骗赵国,威胁要夺走他们的璧。当时说要夺璧,只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真的想要窥探赵国。如果赵国得到了他们的情绪,就不会把璧给出去;如果赵国没有得到他们的情绪,就会把璧给出去。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怎么能既害怕又挑衅呢!

而且,秦国想要璧,赵国不想给璧,两者都没有曲直之分。如果秦国拿到了璧,赵国不给城,那就是秦国的问题;如果秦国放弃城,璧就归赵国。如果秦国想要曲解赵国,那就只能放弃璧;如果害怕放弃璧,那就只能不给。秦国王按照图纸给了城,还设了九个宾客,斋戒后接受了璧,他已经没有退路了。璧进了秦国,城没有给,蔺相如就前来请求:“臣知道大王不会给城。这个璧不是赵国的璧吗?而十五座城是秦国的宝贝。现在,如果大王因为这个璧而失去了十五座城,那么这些城的子孙后代都会对大王怀恨在心,认为大王把他们当作草芥一样抛弃了。大王不给城,却要得到赵国的璧,这样一来,就会在天下失去信誉。臣请求在国内就死,以明大王的失信!”秦国王未必不会把璧还回来。现在,为什么要让舍人带着璧逃跑,回到秦国呢?

当时,秦国并没有想要和赵国断交。他们让秦国王发怒,把蔺相如关进市场,武安君率领十万大军压迫邯郸,要求璧和信,第一次胜利,蔺相如被杀;第二次胜利,璧最终进入了秦国。

因此,我说:蔺相如能够完整地得到璧,这是天意。如果他的性格像渑池的水一样刚强,像颇廉一样柔软,那么他的才能就会更加出众。他之所以能够完整地得到赵国的璧,是因为天意曲全。
注释:
注释:
1.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名臣,曾经以巧计保住了赵国的“完璧归赵”之宝。
2. 完璧:指赵国的国宝“璧”,因为它是完整无缺的,所以称为“完璧”。
3. 秦:指战国时期的秦国。
4. 赵:指战国时期的赵国。
5. 十五城:指赵国的十五座城池。
6. 璧:指赵国的国宝“璧”。
7. 弗予:不给。
8. 曲直:指是非曲直、正义非正义。
9. 入璧:指将璧交给秦国。
10. 九宾:指秦国的九位大臣。
11. 斋:指斋戒、祭祀。
12. 相如:指蔺相如。
13. 僇:指软禁、监禁。
14. 武安君:指秦国的武安君。
15. 邯郸:指赵国的都城。
16. 责:指追究、问责。
17. 一胜:指赵国战胜秦国。
18. 族:指灭族、杀害全家。
19. 再胜:指赵国再次战胜秦国。
20. 劲渑池:指蔺相如的故事,他曾经在渑池边练习射箭,射箭时劲道十足,箭矢能穿透铁甲。
21. 柔廉颇:指《孟子》中的故事,廉颇是赵国的将领,他的兵法是“柔中带刚”,即柔软中带有刚强。
22. 天固曲全之哉:指天道曲全,即天道弯曲而能保全万物。




诗文: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相关标签:初中文言文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