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止谤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厉王残忍暴虐,国人谴责他。召公宣告说:“百姓已经无法忍受了!”王非常生气,找来卫巫,让他监视谴责者。一旦有人谴责,就杀了他。国人都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神示意。王很高兴,告诉召公说:“我已经制止了谴责,现在没有人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一种障碍。阻止人民的言论,就像阻止河流一样危险。河流堵塞了就会决口,伤害人民必然很多,人民也是如此。因此,治理河流要开辟通道,治理人民要宣扬言论。所以天子听政,让公卿到平民百姓献诗歌、曲艺、史书、箴言、赋文、诵读,让各行各业的人提出建议,让近臣尽职尽责,让亲戚补充监察,让瞽者和史官教导,让老人和艾草修养,然后王才能斟酌决策,这样才能使事情顺利进行而不出错。人民的言论,就像土地的山川一样重要,财富就从这里产生;就像田地的水源一样重要,衣食就从这里生产。言论的宣扬,善良的事情才能兴旺。做好善事并准备失败,这就是积累财富、衣食的方法。人民的思想在心中,通过口中宣扬,实现行动,怎么能够阻止呢?如果阻止他们说话,他们还能做什么呢?”王不听,于是国人三年后将他流放到彘地。
注释:
厉王:周朝晚期的一位暴虐的君王。

国人谤王:人民对厉王的不满和抱怨。

召公:周朝的一位贤臣,曾经辅佐过周武王和周成王。

民不堪命矣:人民无法承受厉王的统治。

卫巫:卫国的巫师,被厉王派来监视和谴责那些批评他的人。

监谤者:被派来监视和谴责批评厉王的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止人民说话的重要性,比防止河流泛滥还要重要。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如果河流被堵塞,就会泛滥,伤害人民。同样,如果人民的言论被压制,也会带来不良后果。

列士:指官员中的高级别者。

瞽献曲:指盲人演奏的音乐。

史献书:指史官献上的历史书籍。

师箴:指儒家学者的教诲和规劝。

瞍赋:指盲人所作的诗歌。

曚诵:指官员们的朗诵。

百工谏:指各行各业的人们对政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庶人传语:指普通百姓之间的传言和意见。

近臣尽规:指宫廷内的官员们对君王的规劝和建议。

瞽、史教诲,耆、艾修之:指盲人和史官的教育和培训,以及老年人的修养和教导。

斟酌:指君王审慎考虑和决策。

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如果压制人民的言论自由,那么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流王于彘:将厉王流放到彘(zhì)山,剥夺其王位。




诗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