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止谤》拼音译文赏析

  • zhào
    gōng
    jiàn
    wáng
    zhǐ
    bàng
  • [
    xiān
    qín
    ]
    míng
  • wáng
    nüè
    guó
    rén
    bàng
    wáng
    zhào
    gōng
    gào
    yuē
    mín
    kān
    mìng
    wáng
    weì
    shǐ
    使
    jiān
    bàng
    zhě
    gào
    shā
    zhī
    guó
    rén
    gǎn
    yán
    dào
  • wáng
    gào
    zhào
    gōng
    yuē
    néng
    bàng
    nǎi
    gǎn
    yán
    zhào
    gōng
    yuē
    shì
    zhàng
    zhī
    fáng
    mín
    zhī
    kǒu
    shèn
    fáng
    chuān
    chuān
    yōng
    ér
    kuì
    shāng
    rén
    duō
    mín
    zhī
    shì
    weí
    chuān
    zhě
    jué
    zhī
    shǐ
    使
    dǎo
    weí
    mín
    zhě
    xuān
    zhī
    shǐ
    使
    yán
    tiān
    tīng
    zhèng
    shǐ
    使
    gōng
    qīng
    zhì
    liè
    shì
    xiàn
    shī
    xiàn
    shǐ
    xiàn
    shū
    shī
    zhēn
    sǒu
    sòng
    bǎi
    gōng
    jiàn
    shù
    rén
    zhuàn
    jìn
    chén
    jìn
    guī
    qīn
    chá
    shǐ
    jiào
    huì
    xiū
    zhī
    ér
    hòu
    wáng
    zhēn
    zhuó
    yān
    shì
    shì
    xíng
    ér
    beì
    mín
    zhī
    yǒu
    kǒu
    yóu
    zhī
    yǒu
    shān
    chuān
    cái
    yòng
    shì
    chū
    yóu
    yuán
    zhī
    yǒu
    yǎn
    shí
    shì
    shēng
    kǒu
    zhī
    xuān
    yán
    shàn
    bài
    shì
    xìng
    xíng
    shàn
    ér
    beì
    bài
    suǒ
    cái
    yòng
    shí
    zhě
    mín
    zhī
    xīn
    ér
    xuān
    zhī
    kǒu
    chéng
    ér
    xíng
    zhī
    yōng
    ruò
    yōng
    kǒu
    néng
  • wáng
    tīng
    shì
    guó
    rén
    gǎn
    chū
    yán
    sān
    nián
    nǎi
    liú
    wáng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译文及注释
厉王残忍暴虐,国人谴责他。召公宣告说:“百姓已经无法忍受了!”王非常生气,找来卫巫,让他监视谴责者。一旦有人谴责,就杀了他。国人都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神示意。王很高兴,告诉召公说:“我已经制止了谴责,现在没有人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一种障碍。阻止人民的言论,就像阻止河流一样危险。河流堵塞了就会决口,伤害人民必然很多,人民也是如此。因此,治理河流要开辟通道,治理人民要宣扬言论。所以天子听政,让公卿到平民百姓献诗歌、曲艺、史书、箴言、赋文、诵读,让各行各业的人提出建议,让近臣尽职尽责,让亲戚补充监察,让瞽者和史官教导,让老人和艾草修养,然后王才能斟酌决策,这样才能使事情顺利进行而不出错。人民的言论,就像土地的山川一样重要,财富就从这里产生;就像田地的水源一样重要,衣食就从这里生产。言论的宣扬,善良的事情才能兴旺。做好善事并准备失败,这就是积累财富、衣食的方法。人民的思想在心中,通过口中宣扬,实现行动,怎么能够阻止呢?如果阻止他们说话,他们还能做什么呢?”王不听,于是国人三年后将他流放到彘地。
注释:
厉王:周朝晚期的一位暴虐的君王。

国人谤王:人民对厉王的不满和抱怨。

召公:周朝的一位贤臣,曾经辅佐过周武王和周成王。

民不堪命矣:人民无法承受厉王的统治。

卫巫:卫国的巫师,被厉王派来监视和谴责那些批评他的人。

监谤者:被派来监视和谴责批评厉王的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止人民说话的重要性,比防止河流泛滥还要重要。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如果河流被堵塞,就会泛滥,伤害人民。同样,如果人民的言论被压制,也会带来不良后果。

列士:指官员中的高级别者。

瞽献曲:指盲人演奏的音乐。

史献书:指史官献上的历史书籍。

师箴:指儒家学者的教诲和规劝。

瞍赋:指盲人所作的诗歌。

曚诵:指官员们的朗诵。

百工谏:指各行各业的人们对政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庶人传语:指普通百姓之间的传言和意见。

近臣尽规:指宫廷内的官员们对君王的规劝和建议。

瞽、史教诲,耆、艾修之:指盲人和史官的教育和培训,以及老年人的修养和教导。

斟酌:指君王审慎考虑和决策。

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如果压制人民的言论自由,那么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流王于彘:将厉王流放到彘(zhì)山,剥夺其王位。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本文评析的是《召公谏厉王弭谤》这篇文章。该文章采用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结构,中间记言为主,结合了《国语》一般的特点。但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独到之处。 文章开头采用了妙语传神的手法:“厉王虐,国人谤王”,短短的七个字就刻画出了一个由虐而生的谤,凸显了厉王的暴虐无道。接下来,厉王的“怒”“喜”两个动词,推向了矛盾高潮,更加逼真地描绘了这位昏君的形象。这样的开头,既展现了召公愤慨谏言的缘由,也为后面讲述的故事做出了铺垫。 文章结尾则是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召公首先用“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描述,说明了高压下的沉默只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而结尾的“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更是在说明愤怒与反抗的岩浆正在凝聚力量。作者没有写下厉王被逐的壮观场面,而只是简单地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七个字,这对厉王是何等轻蔑,也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喻,更加生动形象。文章整体结构合理,语言精炼,逻辑严密,层次清晰。这篇文章也表现出了古代谏言文的特点:直言质疑,批评指责,勇于揭露统治者的弊端与缺陷,为人民呼吁权益。 评析详情»


题解
《国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周厉王被逐的历史事件。这篇文章传承了中国古代历史家的优良传统,即忠于历史真实,同时寓褒贬于文字之中。在讲述周厉王被逐的过程中,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他一人,而是深入挖掘事件背后蕴含的普遍性和规律性,提供了有益于后人借鉴的经验。 周厉王执政时,由于残暴无道,引来全国人民的谴责。但他并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采取高压手段,堵塞舆论的批评声音。最终,这种愚蠢的行为只能促使人民更加愤怒,举起反叛的旗帜,将他从国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统治者如果滥施暴政,又堵塞言路,迟早会自食其果。 整篇文章简洁明了,叙述有条有理,逻辑性强,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这种细致入微的叙述方式,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也能够给后人提供有益的借鉴,引导人们更加理性、理智地看待历史和现实。 题解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一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后非常生气,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那些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有机会就加以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相遇时只能用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周厉王颇为得意地告诉邵公:“我已经制止了所有的毁谤,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但邵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若河道因堵塞而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若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治理河流必须疏通堵塞,治理民事也必须善于开导并允许人们说话。” 因此,在处理政事时,君王应当让三公九卿及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能纷纷进谏,平民则通过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子尽职劝谏,君王的内亲外戚都应当帮助其纠正过失,察看对错。乐师和史官则通过歌曲和历史故事进行教育,长者则修饰整理,最终由君王斟酌取舍并执行。这样,国家的政务就能够合理有效地实行。老百姓的话语权就像大地上的高山河流一样重要,社会的物资财富也全靠它们的不断创造。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