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序: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译文及注释:
序:漫叟用公田的米酿酒,因有空闲时间,就把酒带到湖上,时常喝醉。在欢醉中,靠在湖岸上,伸手向鱼取酒,让船载着酒,专门给坐着的人喝。他心中疑惑,仿佛倚在巴丘上,与诸子环绕在洞庭湖畔,酒船在波涛中来回摇晃。于是,他写了一首歌来长久地记述这一刻。
石鱼湖像洞庭湖,夏天水几乎涨满了君山的青山。山就像酒杯,水就像酒缸,酒客们坐在小岛上,喝酒不停。
长时间的大风掀起了巨浪,但是不能阻止人们运送酒船。我手持长瓢,坐在巴丘上,与四周的人一起喝酒,消除忧愁。
注释:
1. 公田米:指属于公共的土地上种植的稻米。
2. 湖上:指石鱼湖。
3. 一醉:指喝醉了。
4. 湖岸:指石鱼湖的岸边。
5. 偏饮:指斜着身子喝酒。
6. 巴丘:指湖南岳阳市的巴陵山。
7. 君山:指洞庭山,位于洞庭湖南岸。
8. 诸子:指古代文人墨客。
9. 环洞庭:指围绕着洞庭湖。
10. 酒舫:指载酒的船。
11. 泛泛然:指漂浮不定的样子。
12. 触波涛:指船在波浪中摇晃。
13. 樽:指酒器。
14. 沼:指水池。
15. 酒徒:指喝酒的人。
16. 坐洲岛:指坐在湖中的小岛上。
17. 长风连日:指连续几天的强风。
18. 大浪:指湖面上的波浪。
19. 废人:指不能运送酒的人。
20. 长瓢:指一种长形的酒器。
21. 四坐:指一起坐着喝酒的人。
22. 散愁:指消除忧愁。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元结是唐代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曾在唐代宗时期担任道州刺史一职。而他所写的《石鱼湖上醉歌》一诗,也是在此期间产生的。
据《元结集序》所述,石鱼湖是泉南上有名的景点,湖中有一块独立的石头,形状像游鱼,石洞处修得恰好可以贮酒。湖边四周有众多的石头相互连接,适合人们坐下品茶论诗。水面平静,船只可以载着饮料在湖上游玩,沿岸小溪环绕,水流缓缓。因此,元结在这里与朋友欣赏美景,品尝美酒,创作了《石鱼湖上醉歌》这首诗。
这首诗具有畅快淋漓、生动形象的特点,借用了“吊儿郎当”这段口语化的词汇,以及“借酒消愁”这样耳熟能详的成语,描述了作者在石鱼湖上与友人泛舟载酒,畅饮欢笑的场景。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是元结与友人在石鱼湖享受快乐时刻的真实写照。
因此,可以说,《石鱼湖上醉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是元结在唐代宗时期担任道州刺史期间,在石鱼湖与友人欣赏美景、品酒畅谈的一幕。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对元结的《石鱼湖上吊儿郎当》一诗进行了批评,认为该诗没有表现出任何真实的愁,并以酒为戏,借饮取乐,抒写了作者的情趣。但是从内容上看,该诗并没有什么值得赞赏的地方。
首先,该文指出了《石鱼湖上吊儿郎当》这首诗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为戏,借饮取乐的生活情趣。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石鱼湖畔与友人饮酒的情景来表达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享受和满足感。
然而,文章认为诗句中所说“散愁”的情节是虚构的,因为整首诗中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愁。作者只是通过饮酒消遣,抒发了自己的情趣。
文章指出,除了内容上的缺点之外,《石鱼湖上吊儿郎当》的句型和语气也不具有严肃的文学性质,它取材于民歌,余音袅袅,既自然流畅,又便于被吟唱和记忆。
综上所述,该文认为《石鱼湖上吊儿郎当》这首诗缺乏真实的情感表现,并只是以酒为戏,借饮取乐。虽然它句型流畅,容易记忆,但从文学角度看,不具备什么可赞美的地方。
赏析详情»
注释:
这是元结的七言古诗《石鱼湖上吊儿郎当》。以下为注释:
[1] 休暇:休假。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用过“十旬休暇,胜友如云”来形容自己在滕王阁度过的休假时光。
[2] 巴丘:山名,在湖南岳阳县洞庭湖边。君山:山名,在洞庭湖中。洞庭:湖名,古代时是我国淡水湖中最大的一个。泛泛:也作凡凡或汜汜,漂荡的样子。诗中作者描述了自己身处石鱼湖畔与友人饮酒的情景,感受仿佛置身于巴丘高地上,在君山边畅饮;同时,他的客人们好像坐在洞庭湖畔,通往他们的小酒船在波涛中漂荡来来去去。
[3] 长:放声歌唱。《礼记·乐记》中称歌唱为“长言之”,意思是引导声音。这里指欢聚的人们高声歌唱。
[4] 沼:水池。指石鱼湖。
[5] 历历:分明可数。崔颢在《黄鹤楼》中用过“晴川历历汉阳树”来形容阳光明媚下清晰可见的汉阳树影。
[6] 长瓢:一种喝酒的器具。指作者和朋友们用来分享酒的饮具。
注释详情»
元结简介: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被封为容州都督,卒于长安,谥号“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