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及注释: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动小船停泊在烟雾缭绕的渚岸,夕阳西下,旅客的忧愁又增添了新的情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广阔的原野上,天空低垂,树木矮小,江水清澈,月亮近似人间。
注释:
移舟:移动船只。
泊:停泊。
烟渚:烟雾笼罩的小岛。
日暮:太阳快要落山。
客愁新:旅客的忧愁更加深刻。
野旷:荒野广阔。
天低:天空低垂。
树:树木。
江清:江水清澈。
月近人:月亮距离人很近。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小编为您写一篇《移舟泊烟渚》的鉴赏。
孟浩然是唐代诗人中的一位闲逸派,其在家乡鹿门山隐居,晚年受张九龄荐为幕僚,这首诗也正是在他的漫游吴越之时所作,可见孟浩然的人生轨迹并不平凡。
这首《移舟泊烟渚》不同于以往的行旅诗品,以“愁”字而立题,然而思绪并不停留在旅途的愁情上,而是通过船行途中的景物描写,与读者共同感悟船行之愁,彰显了孟浩然的独特视角和人文情怀。
诗开头,“移舟泊烟渚”,不仅点出了诗人舟行的动作,同时描绘出江边烟雾笼罩,将景物的素材打下了基础。接着,“日暮客愁新”,就像是画家在知觉到一个美妙的场景后,用心地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来刻画,所以这句话中“新”的愁情也就更加深刻了。
诗的下半部分,孟浩然传达了一种家庭之情,揭示出旅途中对家人的思念。随着天色渐晚,农村里进入夜间的鸡儿羊群,唤起了旅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思乡之情。读者也会因此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岁月,怀念亲人友人,抒发切切实实的情感。
这首诗用简练的文字,生动地描述出了船行途中的愁情和江边的美景,还蕴含着浓郁的人情味,使读者在阅读之余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在现代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珍视孟浩然的这份独特的人文情怀,共勉。
鉴赏详情»
大话诗人:
大话诗人孟浩然
故事从襄州襄阳的一位幼童开始,他叫做孟浩然。孩提时代,他就喜欢到山林中游玩,对自然风景情有独钟,似乎就注定了他会成为一个文人。长大后,他隐居鹿门山,独自品味自然,不受世俗之扰。
但是,孟浩然并非只知道游山玩水的诗人,他也试图考进士,博取一番作为。可惜的是,他在40岁时入长安赶考落第,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于是,他失落地东归,反而更加深了隐居之志。他自洛阳东游吴越,走遍大江南北,领略着大好河山、感悟着生命的真谛。
张九龄出镇荆州时,引荐孟浩然为从事。虽然孟浩然曾经面临失败和失意,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文学造诣感染着身边的人们,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和勇气。
孟浩然不以功名成就为人生目标,他追求的是那些有情调、有哲理的生命体验,这种对自由、对天地万物的感受深深地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在描写山水田园上,孟浩然和王维齐名,被后人称为“王孟”。他们共同探寻这个世界的美好和真善美的存在,在诗歌中留下了一笔笔动人的篇章。
然而,时光流逝如水。孟浩然终于在路途中病逝,却留下了数百首动人的诗歌,激励着世世代代的读者。他的诗歌既深沉、又轻盈,既抒发了人的忧愁与失意,又给予了人们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孟浩然,一个游山玩水、才华横溢的大话诗人,在诗文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风采和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追求自由、追求精神境界的象征。他的诗歌是生命的氧气,是灵魂的食粮,也是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的指南针。
大话诗人详情»
煮酒论诗词: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孟浩然的五言绝句《登高》中有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将生命尘世之事转而去关注自然中的景色,用细腻的笔触抒发了自己的浪漫情怀。而在这首《煮酒论》中,则是展现出了孟浩然对于人生羁旅的感悟。起首两句,写出了行船停靠江中,日暮烟笼沙洲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孟浩然身世飘忽不定的心情。紧接着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则通过对景的描写,显露出一种内敛、细致、精巧的艺术之美。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提醒人们,青春苦短,人生如梦,珍惜当下的时光,抓住机遇,方能不留遗憾。
煮酒论诗词详情»
诗人故事:
在鹿门山中,孟浩然静坐思神仙,
青山流水,陪伴他的岁月长。
汲取山泉,品味清风,诗篇从他嘴中流淌,
随着年华逝去,他的诗渐渐传遍长安。
一次偶遇,孟浩然拜见王维,
正巧唐玄宗前来视察,两人真是有缘。
田园之心和帝王之志,交汇在那里凝聚成灵感之泉,
孟浩然口吐神词,惊得坐席上的文人齐声叫好。
说起那一天,孟浩然记得清清楚楚,
他随口念出一句“不才明主弃”而招玄宗怒斥。
千言万语,尽化为云烟,谁能预料这屈指可数的时刻
就此成为孟浩然追悔莫及的遗憾。
玄宗离去,孟浩然开始反思,
是否措辞不当,是否错失了机会?
未曾想过,一首不合时宜的诗篇,竟然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他只能黯然离开长安,无奈地回到了襄阳。
多年之后,孟浩然才明白,
诗人本应自由地创作,不应受到言论的羁绊,
可惜当初他不慎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他的心愿,只能靠文字,化为永恒的精魂。
诗人故事详情»
赏析:
孟浩然的《登科后》这首诗,以移舟泊烟渚为背景,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为写景抒情。整首诗以直接描写为主,运用了夕阳、明月、江水等自然元素,将诗人内心所感所想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
这首诗的第一句“移舟泊烟渚”,生动地描绘出了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的景象,同时也点出了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隐约流露出诗人的忧思情感,同时将舟泊暮宿的背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第三句“野旷天低树”,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生动描绘,进一步加强了诗歌的遥远感和广阔感。同时,用“天低”形容远处的天空,将景物描写得更为逼真,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两句“江清月近人,相照还疑是乡”,既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诗中的“江清月近人”,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相照还疑是乡”也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的无限怀念和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孟浩然的《登科后》这首诗不仅在选材和表现上有独特的特色,而且在运用语言、描写情感等方面也非常精湛,让读者在欣赏诗歌时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丰富的生命力。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孟浩然作为唐代优秀的诗人,一生中历经坎坷。据记载,他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并且在之后漫游吴越地区,这一段经历成为了他创作诗歌的重要背景。在这个时期,孟浩然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和悲愤,他感觉自己的仕途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于是他开始借助旅行来排遣自己的情绪。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便是在他漫游吴越时期创作的作品之一。诗中,孟浩然写下了自己在夜晚宿在江边时的感受,用独特的笔触描述了江水静谧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孟浩然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无奈,他希望自己能够像江水一样自由自在地流淌,但却又感觉自己如同被困在了汹涌的江水之中,无法自拔。
《宿建德江》与孟浩然另一首诗作《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这两首诗表现出了孟浩然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这个时期,孟浩然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注重描绘自然的美景,传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且融入了更多的感情与思考。这些诗歌作品不仅代表了孟浩然个人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也展示了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孟浩然、补充汉字译文、注释、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亮与人意合情投……
汉字
译文及注释详情»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屬於山水田園派。孟浩然年輕時曾遊歷四方,故後人稱他孟鹿門、鹿門處士,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律詩,题材大多關於山水田园和隐逸、旅行等内容。他與王維、李白、張九齡交好,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山水詩之先声。知名詩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