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译文及注释:
大夫登徒子侍奉在楚王身边,宋玉说:“登徒子的外貌很好看,说话有点婉转,而且喜欢色情。希望王不要让他去后宫。”王听了登徒子的话,问宋玉:“他说的是真的吗?”宋玉回答:“外貌好看是上天赐予的,说话婉转是师傅教的,至于色情,我没有。”王说:“你不喜欢色情,也有人说你喜欢吗?如果有,就停止,如果没有,就退下。”宋玉说:“天下最美的女人是楚国的,楚国最美的女人是我家的,我家最美的女人是东家的儿子。东家的儿子,多一分就太长,少一分就太短;涂白粉就太白,涂朱砂就太红;眉毛像翠羽,皮肤像白雪;腰像束素,牙齿像含贝;微笑一下,就能迷惑阳城,迷惑下蔡。但是这个女孩爬墙偷看我三年了,到现在还没有答应我。登徒子就不一样了:他的妻子头发乱糟糟,嘴唇歪斜,走路弯曲,还有疥疮和痔疮。登徒子却很喜欢她,生了五个孩子。王能看出来,谁是喜欢色情的人呢?”
这时,秦章华大夫在旁边,说:“现在宋玉夸赞邻居的女孩很美,这是愚蠢的想法;我自认为守德,觉得不如她。而南楚的穷巷女子,怎么能为大王所言呢?如果按照我的浅见,我曾经远游,周游九土,走过五个都城。那时是春末,夏初,鸟儿鸣叫,女孩们出来采桑。这些乡村的女孩,华丽的颜色,美丽的容貌,不需要装饰。我看到她们的美丽,就写了一首诗:“沿着大路,揽住她们,送走她们。”我送给她们一些芳香的话语,非常美妙。于是,这些女孩就像有希望却没有来,突然来了又不见了。她们的意念和身体都很清晰,仰视和俯视的角度不同;微笑着,偷偷地看着。我又写了一首诗:“在春风中醒来,发现自己很美丽,清晨在洁净的房间里等待着美妙的声音,送给我这样的礼物,不如没有生命。”因为只是用微妙的话语相互感动,精神相依靠;眼睛想看到她们的颜色,心里却想着她们的道德,遵守《诗经》的礼仪,最终没有偏差,所以足以称赞。”
于是楚王称赞了他,宋玉也没有退下。
注释:
大夫登徒子:指楚国大夫登徒子。
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宋玉说:“我长得好看,说话有点儿细腻,但我也有好色的毛病,希望陛下不要让我去后宫。”
体貌闲丽:指外表美丽。
口多微辞:指说话细腻。
好色:指喜欢美色。
登徒子:楚国大夫。
臣无有也:指自己没有好色的毛病。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形容东家之子的美貌。
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指东家之子的女儿一直没有答应宋玉的追求。
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形容登徒子的妻子相貌丑陋,身体不健康。
使有五子:指登徒子的妻子生了五个孩子。
秦章华大夫:指秦国大夫章华。
邻之女:指章华所称赞的邻居家的女孩。
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形容邻居家的女孩美丽动人,不需要化妆打扮。
遵大路兮揽子祛:指章华所写的诗句,意为“沿着大路走,摘下子祛花”。
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指章华所写的诗句,意为“睡在春风里,发出鲜艳的光彩,洁净的房间里等待着美妙的音乐,如果你能这样赠予我,那么我宁愿不生”。
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指章华和邻居家的女孩精神相依,他欣赏她的美貌,但也注重她的品德,遵守礼仪,因此足以称赞。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登徒子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篇,被认为是“伟大文学名篇”。文章以写三种不同的男女关系为主要内容,展现了作者对于男女关系及其价值观的思考和看法。同时,作者也借此反击了那些谗巧小人的攻击。
文章以“登徒子”为名,这个名字一直被视作是好色之徒的代表名词。但是,在赋中,登徒子被描写成一个谗巧小人,而非真正的好色之徒。赋中有多处描写,证明他并不是一个好色之徒,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妻子丑陋而且令人恶心,但是登徒子却对其“悦之”,表现出他并不是一个只注重外在美貌的人。
作者通过描写登徒子、宋玉和秦章华大夫这三种不同的男女关系来表达对待两性关系的态度。其中,宋玉被描写成一个矫情自高的人,与登徒子形成鲜明的对比。秦章华大夫则被描写成既有情感又守礼的人,这种态度符合人性又合乎礼制,是作者认可的态度。因此,作者反对那些嫉贤妒能、滥淫者的行为,赞同发乎情、止乎礼的态度。
整篇文章用细致、生动、具有画面感的语言,刻画了人物形象和情境,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文章通过这一古代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男女关系态度的认知和评价标准,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从前的对待两性关系的方式和理念。
总之,《登徒子赋》是一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名篇。通过原本表面上的好色之名,探讨了中国古代大夫士人对于两性关系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揭示了谗言险恶的背后,是一种埋藏在文化深层中并被崇尚的礼制伦理思想。
评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他说:“宋玉其人长得娴静英俊,说话很有口才而言辞微妙,又很贪爱女色,希望大王不要让他出入后宫之门。”
【注释】:
1. 楚国大夫:指楚国朝廷中负责处理政务、管理地方等事务的官员。
2. 登徒子:指楚国大夫中的某一人。
3. 宋玉:楚国战国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擅长辞赋和散文创作,与屈原齐名。
楚王拿登徒子的话去质问宋玉,宋玉说:“容貌俊美,这是上天所生;善于言词辨说,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至于贪爱女色,下臣则绝无此事。”
【注释】:
1. 质问:询问、追问。
2. 上天所生:指出身自然,天然丽质。
3. 下臣:指自己。
4. 言词辨说:指言辞清晰、表达准确。
楚王说:“你不贪爱女色确有道理可讲吗?有道理讲就留下来,没有理由可说便离去。”
【注释】:
1. 贪爱女色:指迷恋美女,贪图色欲。
2. 有道理可讲:指有充分的理由和解释。
宋玉于是辩解道:“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又没有谁能超过我那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小姐。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这样一位姿色绝伦的美女,趴在墙上窥视我三年,而我至今仍未答应和她交往。登徒子却不是这样,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而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走路一瘸一拐,又患有疥疾和痔疮。这样一位丑陋的妇女,登徒子却非常喜爱她,并且生有五个孩子。”
【注释】:
1. 楚国女子:指楚国地区的女性。
2. 纤细如裹上素帛:形容腰身十分细小。
3. 小贝:指小海贝,用以比喻整齐洁白的牙齿。
4. 趴在墙上窥视我三年:指东家小姐偷偷观察宋玉多年,心仪于他。
5. 登徒子的妻子:指登徒子的妻子为其生育了五个孩子,虽容貌不佳但忠诚勤劳。
请大家就此文段进行讨论和分析。
译文及注释详情»
宋玉简介: 宋玉,又名子渊,是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楚国辞赋作家。据传他是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是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据《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记载,宋玉所作辞赋甚多,共有16篇,但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宋玉的著名典故“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也都是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