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译文及注释:
穿着雪白的衣裳,头发也被雪覆盖,嘴巴像青色的玉石,一群捕鱼的孩子在溪水中嬉戏。突然惊起,飞向远方,映照在碧绿的山峦上,一棵梨花树在晚风中飘落花瓣。
注释:
雪衣:指鹭鸟的白色羽毛。
雪发:指鹭鸟头上的白色羽毛。
青玉觜:指鹭鸟嘴的颜色,像青色的玉石。
群捕鱼儿:指鹭鸟在水边捕食鱼类。
溪影中:指鹭鸟在水中的倒影。
惊飞远映碧山去:指鹭鸟惊飞而去,远远地映照在碧绿的山峦上。
一树梨花落晚风:指梨花在晚风中飘落,形成一片美丽的景象。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杜牧的《赋得鹭鸶》以写鹭鸶为主旨,通过个体、群体、近景、远景等不同的角度来描绘鹭鸶形象的优美姿态。整首诗笔调清新自然,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将鹭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先,诗中通过个体刻画鹭鸶的形象,描述了它翩翩起舞的优美姿态:“饮泉独立莫相近,高挂群峰雪后晴。似雪争光初散漫,如霜又练长条更。”诗人用“高挂群峰雪后晴”的形容,让我们感受到鹭鸶在天空中飞行的矫健和自由。同时,通过“似雪争光初散漫”、“如霜又练长条更”等词语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鹭鸶洁白而宜人的身姿。
其次,诗中通过群体描写,进一步展示了鹭鸶的生动形象:“白羽嫩嫩小于雁,一行行来向水边。散时胡雁叫何处,长飞万里不知还。”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到鹭鸶在群体中的从容和自信,也展示了它们与其他鸟类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此外,诗人在笔墨上也呈现了鹭鸶的近景形态:“玉脖纤细头如针,尾长羽短飞难近。莲丝微动风不定,荷芰香闲水生春。”这些形象化的描写,让我们看到鹭鸶身体的玲珑剔透和身姿的轻盈优美,以及与湖泊荷花等自然景观的和谐生长。
最后,诗人在借远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他的诗意之美:“碧山遥隔几重河,桃花流水鳜鱼多。惆怅此身漂泊久,江湖相见应潸然。”通过这些描写,不仅让鹭鸶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更是表露出诗人对游荡江湖、身处思乡之情的愁苦之心。
总的来说,杜牧的《赋得鹭鸶》通过个体、群体、近景、远景等多角度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副自然优美,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家乡流浪他乡时所写,很好地表现了他对故土的怀念思念之情。
赏析详情»
译文:
杜牧的《鹤》:
白羽如雪,宛如穿戴白绒衣;瓷青长嘴,更显灵秀绝伦。它们成群结队在溪中捕食鱼虾,洁白身姿在清澈水面上荡漾。一旦惊动,便会高飞遁走,倩影留在青山翠巒之间,姿态优美,就像满树梨花在晚风中飘逸般自如!
译文详情»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代表作有《山行》,《清明》,《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