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拼音译文赏析

  • shāng
    shān
    zǎo
    xíng
  • [
    táng
    ]
    wēn
    tíng
    yún
  • chén
    dòng
    zhēng
    duó
    xíng
    beī
    xiāng
  • shēng
    máo
    diàn
    yuè
    rén
    bǎn
    qiáo
    shuāng
  • luò
    shān
    zhǐ
    huā
    míng
    驿
    qiáng
    (
    <
    s
    t
    r
    o
    n
    g
    >
    míng
    <
    /
    s
    t
    r
    o
    n
    g
    >
    驿
    qiáng
    zuò
    zhào
    )
  • yīn
    líng
    mèng
    yàn
    mǎn
    huí
    táng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驿墙一作:照)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相关标签:写景

译文及注释
晨早起来动起征铎,客行时感慨故乡之思。
茅屋里鸡鸣月色明,板桥上霜痕清晰可见。
山路上槲叶纷纷落,驿墙边枳花灿烂绽放。
因为想起杜陵的梦,湖塘里鸭鹅满满地回归。
注释:
晨起:早晨起床
征铎:古代军队出征时所用的铜鼓
客行:离家外出
悲故乡:思念故乡而感到悲伤
鸡声:鸡叫声
茅店:茅草搭成的小屋
人迹:人的足迹
板桥:用木板铺成的桥
霜:霜冻
槲叶:槲树的叶子
山路:山间的小路
枳花:枳树的花
明驿墙:明亮的驿站墙壁(一作:照驿墙)
因思:因为思念
杜陵: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墓地所在地
凫雁:野鸭和候鸟
满回塘:满满的回塘(一种水塘)


译文及注释详情»


大话诗人
一代大诗人,温庭筠名传千古, 出生于贵族之家,才名早盖世。 放浪形骸,自由不羁,讥讽权贵,常拂逆风起。 一生累试不第,直到晚年破茧成蝶。 音律娴熟,词调巧妙,对完备词的格律形式做出巨大贡献。 虽相貌丑陋,却有艳丽的笔触,倍受后人敬仰。 闺情似锦,花间艳影,开创“花间派”香艳之风。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八叉手成八韵,人称“温八叉”。 千古流芳,诗魂永驻,不朽的文化遗产,留存在人们心间。 大话诗人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诗的背景。这首诗的准确年代已不可考,但据温庭筠生平,他曾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任隋县尉,徐商镇巡官。温庭筠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此期间居住在杜陵多年,并将其视为故乡。然而,他长期困扰于科举考试,年近五十时被迫担任县尉以维持生计。在此时,他离开长安前往襄阳投奔徐商,途中经过商山。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段经历中所写,表达了他离开家乡之难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尽管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的心情并不完全轻松,但它却具有浓郁的离愁别绪,也表达了温庭筠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登科后》是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揭示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安土重迁”的现象,描绘了一位旅人心中的离愁别绪,引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首句“晨发东篱坐,*车摇万缕垂”的描写非常传神,让人感受到旅店里的热闹与喧嚣,还有人们套马、驾车等竞相出行的场景。第二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情感,但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旅客。这句话传达出旅行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让读者感到深深的同情。 最具表现力的当属“客行悲故乡,胡越恋帝京”这两句诗。这两句诗不仅音韵铿锵,意境深远,而且把离别、怀念、思乡、追慕等复杂情感融为一体,一下子打动了读者的心弦。这里所指的“胡越”,既是指南北朝时的两个民族,也意味着作者的国家大部分领土已被外族侵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坚守,并对身处异乡、生活在动荡时期的人们进行了一种激励和鼓舞。 温庭筠的《登科后》在音韵的选用、意象的描绘、情感的抒发等方面都体现出非常高超的艺术水准,成为了唐诗中的佳作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传颂。 赏析详情»


煮酒论诗词
落槲黄叶满径,行人踏步生惊,这是描写秋天行路的情景。秋天时节,大地上风景秀美,但也充满了离愁别绪。落叶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踏步所发出的声音引起了路上其他行人的注意,似乎在传递着某种信息或者情感。 末联则写诗人对于自己的人生感慨。此时温庭筠已年过半百,饱经风霜,他深知岁月不待人,生命短暂,而他又将要远行,心中不免有些悲凉。诗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寓意丰富。江南素来被誉为天堂之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然而在作者眼中,江南却只是一个空虚一片的地方,春天的花朵带不去他内心的孤独和惆怅。这里的“聊赠一枝春”虽然用了“聊赠”的形式,但实际上是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和对于生命的理解。 综上所述,这篇诗歌描绘了一个行旅者在旅途中的心情和所经历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感悟。 煮酒论诗词详情»


译文及注释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汉字译文】黎明醒来时,车马的铃铛声已经响起;一路行走,游子思念着故乡。 【注释】温庭筠以悲怀之情叙述了离鄉背井的辛酸历程,表现出游子思乡之情。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汉字译文】清晨鸡鸣声嘹亮,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脚印依稀可见,木板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注释】描绘了清晨时分的自然景色,茅草店、木板桥都是旅途中常见的场景,同时也贴切地展现了春日的特点。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汉字译文】枯萎的橡树叶子,覆盖了荒山野路一片;淡白的枳花,鲜艳地绽放在驿站泥墙上。 【注释】温庭筠运用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景象,突出了旅途中的多样性。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汉字译文】由此想起昨晚梦见杜陵的美好场景;一群群鸭和鹅在弯曲的湖岸边嬉戏玩耍。 【注释】温庭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引出了游子的思绪,表现出一种浪漫情怀,增强了整篇作品的意境。 译文及注释详情»


温庭筠简介
唐朝 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801年-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花间派词人。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与花间派词人韦庄合称“温韦”。代表作品《商山早行》,《经五丈原》,《利州南渡》,《苏武庙》,《菩萨蛮》,《梦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