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拼音译文赏析

  • dēng
    yōu
    zhōu
    tái
  • [
    táng
    ]
    chén
    áng
  • qián
    jiàn
    rén
    hòu
    jiàn
    lái
    zhě
  • niàn
    tiān
    zhī
    yōu
    yōu
    chuàng
    rán
    ér
    xià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前方看不到古人,后方看不到来者。
想起天地的广阔无垠,独自悲伤流下泪水。
注释:
前不见古人:指无法看到古代先贤的风采和智慧。

后不见来者:指无法预见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念天地之悠悠:思考天地的广阔和永恒。

独怆然而涕下:孤独地感叹,不禁流下了眼泪。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陈子昂是唐朝著名的文人和政治家,他具有深刻的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但却遭到了武则天的不满和打压。在公元696年时,契丹李尽忠、孙万荣攻陷营州,武则天派遣武攸宜率军征讨,并让陈子昂担任参谋随军出征。但是,由于武攸宜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陈子昂的报国之志也因此受到了挫折。 作为一个志向高远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陈子昂心情非常苦闷。他曾多次希望能够为国效力,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眼看自己的宏伟目标成为泡影,他登上蓟北楼,用慷慨悲吟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在这过程中,诗人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思考。 通过这些诗篇,我们可以感受到陈子昂的忠诚和报国之志,同时也可以看到他在政治上的坚持和批判精神。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更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成为了唐代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笔。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之一。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在诗中,诗人怀念古时的贤明君主,感叹如今没有人能够像他们一样崇尚才华和能力,他孤独寂寞,无法与前人相会,也不知道有哪些人会在未来看到自己的才华。当他登上幽州台远眺时,眼前只是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流泪。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这是因为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情感深刻动人,能够引起广泛共鸣。 总之,这篇短诗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表达了他对古时贤臣的景仰和对当下社会的不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 鉴赏详情»


煮酒论诗词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巨擘几人同。 才华有余身不遇, 天地苍茫岁月空。 知音难觅心自怨, 独怆然涕泪满襟。 建功立业难圆梦, 悲愤凝成此诗吟。 煮酒论诗词详情»


诗人故事
陈子昂,曾执掌右拾遗, 大案悬疑震长安。 徐元庆报父仇, 法律和情义该如何量衡? 陈子昂谏皇帝, 依法行刑是正途。 再修墓表孝心, 二者兼备光耀古今。 圣历初年,他告别官场, 回家后却遭受冤狱。 赵简构陷贿赂陈家, 欲置诗人于死地。 权臣武之思背后指使, 陈子昂含恨而终。 一生尊法忠孝为怀, 作诗宣扬养民的良策。 他虽已去,留下的名声, 蜚声千古万人景仰。 诗人故事详情»


大话诗人
千古文宗陈子昂,梓州射洪出豪杰。 轻财好施任侠名,群书博览诗才发。 革新诗风惠汉魏,六朝绮靡不再猖。 感遇三十情充实,雅俗共赏咏无双。 京兆功王看他惊,科举进士麟台轻。 诏拜右拾遗为官,谏诤追义直言成。 垂拱上表勇冠军,大军边塞志英勇。 唐代诗歌先驱者,传统玲珑出新风。 漫天诗词声动人,陈子昂吟唱终芳。 大话诗人详情»


译文及注释
陈子昂、汉字译文、注释、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汉字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表达了他对时代浮躁、人才难得的感慨。诗中“招贤的圣君”指的是古代的圣明君主,而“求才的明君”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但是他发觉自己身处當時,既没有古代能够招贤纳士的圣君,也没有未来理想中的求贤若渴的明君,因此只能感慨苍茫天地。全诗抒发了陈子昂的高峰之感,表现出一种对时代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悲痛。 译文及注释详情»


陈子昂简介: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他曾获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官职。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陈子昂的诗作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他的诗歌被誉为“抒情清新,叙事自然,语言洗练,结构严谨”,对后世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