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赏析:
这篇文学赏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背景和主旨
韩愈的这篇文章是在柳宗元去世后写的一篇墓志铭,目的在于纪念柳宗元这位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伟大人物,并表达他对柳宗元在政治、文化方面的肯定与赞美。文章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简单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后半部分则是赞颂柳宗元的文字。
二、对柳宗元的评价
在这篇文章中,韩愈非常肯定柳宗元在政治才能方面的成就,认为他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以及刻苦自励的精神都值得称颂。同时,韩愈也高度评价了柳宗元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认为他是“中兴之器”。
三、对柳宗元思想的探讨
在文章中,韩愈也对柳宗元的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他指出柳宗元是一个文风犀利,善于用笔抨击丑恶现象的作家,同时柳宗元也是一个怀才不遇、反感世俗蒸腾的人。这些观点揭示出了柳宗元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文学的追求。
四、对于人品的思考
在文章中,韩愈也对于人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人应该以做人为本,不仅是在做官方面要如此,而且在做文学创作时也需要如此。这种思想非常符合当时社会道德规范,也是韩愈对于柳宗元评价最高的原因之一。
总之,这篇韩愈写给柳宗元的墓志铭,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纪念文章,更是对于人性、人品和文学的深度思考。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柳宗元这位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更可以看到唐代文坛上的诸多思想与价值观。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身也处于清贫之中,但他并不为物质财富所累,一心向学,通过苦读,追求内心的精神满足。他的成就和声誉都来自于他的才华、诚实、正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汉字译文及注释】
子厚,名叫宗元。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柳庆:北魏侍中,字元明,追赠太师。)
高伯祖柳奭,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都得罪了武后,在高宗时被处死。(柳奭:唐代宰相,因得罪武后被杀。)
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后来因为他不肯向权贵献媚,丢了御史的官职。(太常博士:唐代官员,掌管礼仪典章。御史:唐代监察官员,负责监督官员行为。)
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御史。(侍御史:唐代官员,属于监察机构。)
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刚毅正直:指性格坚强、为人正直。)
子厚少年时就很精明聪敏,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精明聪慧:指智力过人、机智敏捷。)
赶上他父亲在世时,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为进士,突出地显露出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能扬名显姓的后人了。(进士:唐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扬名显姓:指让人们知道柳家有才华出众的后人。)
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的官职。(博学宏词科: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集贤殿:唐代文学研究机构。)
他才能出众,方正勇敢,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诸子典籍,议论时才华横溢,滔滔不绝,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方正勇敢:指为人坦率、勇敢有谋略。经史诸子:指儒家经典和其他学派的著作。)
因此名声轰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贵人争着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的推荐赞誉他。(公卿贵人:指朝廷高官显贵。门生:学生。推荐赞誉:指赞美推荐。)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按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蓝田县尉:唐代地方行政官员。监察御史:唐代监察机构的重要官员。礼部员外郎:唐代礼部的官职。贬官:指官员降职或调离原任职地。刺史:唐代地方行政官员。永州司马:唐代官职。)
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清闲:指没有繁琐的官事。诵读:指朗读和背诵。笔力:指书法和文章的风格和水平。)
译文及注释详情»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推行者,合称“韩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录《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