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挟瑟丛台下,徙倚爱容光。
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
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
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
译文及注释:
挟着瑟琴,站在丛林之下,倚着喜爱的容颜。
静静地站着,太阳已经落山,悲伤的心情令人痛苦。
露珠已经可以摘取,但淇水却未沾湿我的衣裳。
锦缎的被褥虽然温暖,但罗衣却空空如也,只有香气弥漫。
明月虽然照耀着外面,但谁知道内心的伤痛?
注释:
挟瑟:手持琴瑟。
丛台:高台。
徙倚:移步倚靠。
爱容光:喜爱容貌。
伫立:长时间站立。
戚戚:忧愁。
苦人肠:忧愁的人的心。
露葵:开花的向日葵。
淇水:河名,指河水。
锦衾:锦缎被子。
罗衣:绸缎衣服。
明月:明亮的月亮。
宁知:何曾知道。
心内伤:内心的痛苦。
译文及注释详情»
沈约简介: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