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译文及注释:
五两竿头:指船上的竿子,重量为五两。
风欲平:风势即将平息。
长风举棹:指船家利用风力,举起船上的帆。
觉船轻:感觉船变得轻盈。
柔橹不施:指船家不用力划桨,只利用风力前进。
停却棹:停止划桨。
满眼风波:眼前尽是波涛。
闪烁:波浪反射阳光,闪闪发光。
看山恰似走来迎:远处的山看起来像是向船靠近。
仔细看山山不动:实际上山并没有移动,只是因为船在移动而产生的错觉。
是船行:指船的前进是因为划桨或利用风力。
注释:
五两竿头:指船上的竿头,重量为五两。
长风举棹:指顺风航行时,船上的帆被长风吹起,需要举起船桨来控制船的方向。
柔橹不施:指船桨不用力划水,只是轻轻地搅动水面,以保持船的平衡。
风波:指海上的波浪。
看山恰似走来迎:指远处的山峰在视觉上似乎向船靠近,但实际上是因为船在移动。
船行:指船在水上行驶的状态。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是针对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词进行分析解读。这首词起首写到“五两竿头风欲平”,描写了船夫利用候风器判断了风势转缓,启航的情景。随后换头“满眼风光多闪灼”,运用错觉手法表现山中景物的动感。作者将静态的山和船的相对运动产生的错觉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画面的趣味性。
此词篇幅虽不长,但变化多样,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出船行在江湖间所见所感。首句“五两竿头风欲平”淡雅深长,不仅寓意深远,而且技法巧妙。五两,为古代候风的用具,由鸡毛制成,并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风欲平,表示风势逐渐趋缓。整句通过船夫利用候风器远眺,领悟到风势转缓,从而赶紧拔锚启航的情景,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现了生活中一些朴素的场景和感悟。
词曲的换头“满眼风光多闪灼”,则是以错觉手法,将静态的山和船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动感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抒情效果。作者通过这种视觉错觉,将静态的山变得有了灵动的生命,不仅蕴含着对自然的赞美,更使读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审美感受得到了提升。此外,词中还运用了“觉”和“是”两字分点,通过巧妙的语言技巧,使“觉船行”和“是船行”之间的关系更加精妙。
总之,这首敦煌曲子词所呈现的情感和意境,不仅对物象的描绘细腻而生动,而且意义深远,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与领悟。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一篇经典的敦煌词曲。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我不禁感慨万千地徘徊起来。
【参考译文及注释】
1. 译文:听一曲由新的歌词和曲子组成的歌曲,喝一杯酒。去年这个时候的天气,旧的亭台仍然存在。但现在眼前的夕阳已经落下,不知道它何时会再次出现。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春天的花正在枯萎。然而,去年似曾相识的燕子,如今又飞回了它的旧窝。在小花园里,落花覆盖了小路,我不由自主地感到十分沉思。
2. 注释:本段文字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感慨与思考。描述者听着一首新的歌曲,感叹去年这个时候的事情和场景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却逐渐落下,而未来又何时才会再现呢?春花正在凋谢,可惜无能为力。与此同时,他发现一只曾在去年出现过的燕子,如今又回到了它原来的家中,不禁让人思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 五代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