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译文及注释: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归来的鸟儿在暮色中啼鸣,隔着一道南枝小径。不管垂下的杨柳上珠泪般的露水滴落,荷塘里的声音却响彻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随着水波荡漾,小鱼儿被捕获,浮萍也在清池中翻滚。谁能相信,天空深处的碧云中,夕阳依旧挂在天涯?
注释:
归禽:指归鸟,即归程中的鸟类。
响暝:指黄昏时分,鸟儿的鸣叫声。
隔断:阻隔,隔绝。
南枝径:指南边的小路。
垂杨:指垂柳,因为柳树的枝条柔软,像是垂下来的。
珠泪:指露珠,因为露水像是珠子一样。
荷声:指荷花的声音,因为荷叶上的露水滴下来时会发出声音。
滴碎:指水滴落的声音。
千顷:指广阔的水面。
随波赚杀:指随着水波漂浮而被捕食的鱼儿。
浮萍:指水面上漂浮的植物。
谁信:表示疑问,意为“谁会相信”。
碧云深处:指天空深处的碧蓝色云彩。
夕阳:指太阳落山时的景象。
天涯:指远方的地方。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是针对王夫之所写的一首词进行的赏析。在这首词中,王夫之本来是要咏叹雨水,但是却表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悲愤。词人通过描绘池水中的鱼儿,表达了对那些随波逐流、没有主见的人的不满和鄙视。在文章结尾,王夫之进一步抒发了他对世态炎凉的感受,呈现出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在于,它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追求的思考。词人采用了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手法,使得作品非常朴实而富有感染力。这首词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颇有一种“亡天下”的慨叹情绪。
总之,在这首词中,王夫之展现出了自己敏锐的思想触角和深邃的情感天性。他不仅关注自己的人生命运,更是对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观察和不满。作品既有自然描写之美,同时又有思想深度和意义之重,极具价值和意义。
赏析详情»
注释:
王夫之、暝、赚杀
1. 暝:指空漾灰暗的天色。
- 指天将晚,光线日渐暗淡的状态。
- 出自王夫之的《周易外传》。
2. 赚杀:赚煞。意谓逗煞。言雨滴水面,鱼儿疑为投食,遂被赚接喋。
- 赚:逗弄,引诱。煞:指水中的鱼虾等生物。
- 引申为诱骗害死某人、某物的意思。
- 出自清代顾禄、宋起凤的作品。
注释详情»
王夫之简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汉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阳市雁峰区)人。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之一,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