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拼音译文赏析

  • tái
  • [
    qīng
    ]
    yuán
    meí
  • bái
    dào
    chù
    qīng
    chūn
    qià
    lái
  • tái
    huā
    xiǎo
    xué
    dān
    kaī
    (
    <
    s
    t
    r
    o
    n
    g
    >
    <
    /
    s
    t
    r
    o
    n
    g
    >
    xué
    zuò
    )

原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学一作:亦)


相关标签:咏物

译文及注释
白天无处不在,青春正自然而然地到来。
苔上的花儿像米粒一样小,也学着牡丹一样绽放。
注释:
白日不到处:指白天无处不在,时间过得很快。
青春恰自来:指年轻时光正好来临,应该好好珍惜。
苔花如米小:形容苔上的花朵非常小。
也学牡丹开:指即使是小小的苔花,也要像大牡丹一样开放自己的美丽。


译文及注释详情»


欣赏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苔藓这种低级植物在恶劣环境下依旧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表达对强大生命力和生命意志的赞美。作者认为苔藓之所以能够在不利条件下成长茁壮,是因为它有着自己坚韧不拔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即使在白日不到处的地方,苔藓也能散发出绿色的光芒,生机勃勃地展现出自己的青春。 事实上,苔藓不仅有青春之美,还能开花结子,展现出自己的繁衍后代的生命本性。虽然其花小如米粒,但凭借着坚强的生命力和活力,苔藓也能像牡丹一样自信而骄傲地盛开,昭示着生命的胜利。 此外,作者还点出了苔花和牡丹的不同之处。牡丹虽然华美绚烂,但需要人们的精心培育和呵护才能盛开;而苔花则凭借着自己的生命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自主开放。这是作者对于生命本质的精辟探讨,也是对于独立、自信和自主的赞美。 总之,这篇文章通过苔藓这种低级植物的生命力和生命意志,表达了对于强大生命力和生命实践的赞美。同时,文章还点出了独立自主和自信自强的重要性,具有极高的启示意义。 欣赏详情»


袁枚简介: 袁枚是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出生于1716年,死于1797年,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其诗文以清新淡雅著称,深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