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译文及注释:
我这些年来多次观赏瀑布,但到了峡江寺却难以离去,因为那里有一座名为飞泉亭的亭子。普通人看到美景,眼睛会喜欢,但身体却不适应,不能久留。天台瀑布离寺庙有百步之遥,雁宕瀑布旁则没有寺庙。即使在匡庐、罗浮、青田的石门,瀑布也同样奇妙,但游客们都在烈日下,坐在危崖上观赏,不能尽情欣赏,就像倾盖交一样,虽然开心,但很快就要分别。
只有粤东峡山,虽然不高,但山路蜿蜒曲折,古松遮盖,阳光不炙。过了石桥,有三棵奇树,树根紧密相连,枝条分散,但其中一棵树根分散,枝条却相连,非常奇特。
爬了大半山,瀑布如雷霆般从空中倾泻而下。瀑布旁有一座亭子,名为飞泉亭。亭子纵横丈余,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可以听到瀑布的声音,打开窗户可以看到瀑布的景象。人们可以坐着、躺着、盘腿坐着、仰卧着,可以写字、磨茶、喝饮料,享受着自己的悠闲,等待着水的奔流,仿佛置身于九天银河之中,在亭子里玩耍。建造这座亭子的人一定是仙人!
僧人澄波擅长下棋,我让霞裳与他对弈。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交织在一起。不一会儿,有人拖着拐杖从云中走来,老僧怀远抱着诗集,来向我索要序言。于是,吟咏之声再次响起。天籁和人声合而为一,这座亭子的功劳非常大!
坐了很久,太阳落山了,不得不下山,在带玉堂住宿。正对着南山,云树葱茏,长江隔在中间,风帆往来,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停靠在这座寺庙。僧人告诉我:“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怎么可能飞?也许只有我死后的灵魂才会飞来吧!”僧人说:“没有证据不代表不可信。你喜欢这里,为什么不记下来呢?”我答应了他,于是写下了几行字,一份留给自己,一份留给僧人。
注释:
重点词汇注释:
1. 瀑:指瀑布。
2. 峡江寺:位于粤东峡山的一座寺庙。
3. 飞泉一亭:指飞泉亭,位于瀑布旁边的一座亭子。
4. 天台之瀑:指天台山的瀑布。
5. 雁宕瀑:指雁荡山的瀑布。
6. 匡庐:指匡山的庐山瀑布。
7. 罗浮:指罗浮山的瀑布。
8. 青田之石门:指青田山的石门瀑布。
9. 磴级:指山路的阶梯。
10. 三奇树:指三棵奇特的树木。
11. 飞瀑雷震:指瀑布的声音。
12. 瀹茗:指泡茶。
13. 九天银河:指银河。
14. 带玉堂:指位于南山的一处住所。
15. 风帆往来:指江上的船只。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文章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时袁枚往广东肇庆探望弟弟袁树,途经峡江寺。峡江寺在广东清远县城北中宿峡后峡山上,建于南朝梁武帝时,初名正德寺。又传轩辕黄帝二庶子太禺与仲阳化为神人,将安徽舒城上元延祚寺在一个风雨之夜飞携此处,故又名飞来寺。寺后有飞泉亭。亭临水崖,疏槛面江,众木蓊郁,游人稀少。游记最忌平均用笔,拉杂而书,犹如流水帐、日程表、好的游记善于发掘景色独特之处,从主观上去认识与适应客观世界,使读者相会于心。峡山飞泉,正如袁枚文中所说,没有什么奇特,难与天台、雁荡瀑布比肩。但袁枚通过自己的感受,从“游趣”出发,挖掘平淡中的奇异,舍瀑布而记亭,逐一展示亭的好处:先写亭能遮阴,得从客观瀑;接写亭的环境,以景物衬托亭的幽雅;再写亭子本身,“闭窗瀑闻,开窗瀑至”,可自由自在地在亭内休憩赏玩,从而又引出在亭内下棋、吟诗之悠闲容与。这样,全文通灵活透,完美地把风景的秀丽与游人的心理结合消融在一起。宣扬了以逸待劳,以旁观的态度欣赏风云变幻,而又愿把自己与天地同化的思想,有丰富的哲理。
简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近年来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造成的。凡是人之常情,眼睛觉得悦目,而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其他的如庐山(的瀑布),如罗浮山(的瀑布),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瀑布不是不奇特,可是游览者都在日中暴晒,蹲坐在危崖之上,不能悠闲地观看,就好像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很快乐(但也)容易分别。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它们的根)像一座鼎的三条腿一样分别立着,到了半空中三棵树忽然就长在了一起。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打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间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取来放在桌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厚的诗集,来求我作序。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坐的时间长了,太阳下山了,(我也)不得不下山去了。在带玉堂宿歇,(带玉堂)正好面对着南山。云雾中树木郁郁葱葱,(南山与带玉堂)中间隔着北江,(江上)航船来来往往,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船停泊靠岸来这个寺庙之中。僧人们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怎么能飞!只有哪一天我的灵魂梦境,也许会飞来吧。”僧人们说:“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座寺,为什么不把他记载下来呢?”我说:“好吧。”已经写完了几行,一份用以自己保存,一份用以交给僧人们。
译文及注释详情»
袁枚简介: 袁枚是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出生于1716年,死于1797年,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其诗文以清新淡雅著称,深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