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西湖春暮》拼音译文赏析

  • ruǎn
    láng
    guī
    ·
    西
    chūn
  • [
    sòng
    ]
    yán
  • qīng
    míng
    hán
    shí
    duō
    shí
    xiāng
    hóng
    jiàn
    jiàn
    fān
    téng
    zhuāng
    shù
    nào
    liú
    chūn
    chūn
    zěn
    zhī
  • huā
    tuì
    zhān
    líng
    cùn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jiào
    chuán
    ér
    rén
    guī
    chūn
    guī

原文: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译文及注释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释:
清明寒食:清明节和寒食节,两个节日相邻,都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香红:指桃花,桃花盛开时呈现出红色和香气。

番腾:指女子的妆饰。

苏堤:杭州西湖畔的一条堤岸,是游人赏景的胜地。

留春春怎知:留住春天,春天怎么知道呢?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留恋和无奈。

花褪雨,絮沾泥:花谢了,雨水淋湿了,柳絮沾上了泥土,形容春天的离去和万物凋零。

凌波寸不移:形容船行得很稳,波浪不会影响船的前进。

三三两两叫船儿:形容游人在湖上划船游玩的情景。

人归春也归:人们离开了,春天也离开了,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该篇文献描写了南宋都城杭州市民在暮春时节游览西湖的情景。在清明、寒食过后,百花开始凋谢,人们担心春光即将离去,于是前往苏堤赏景。然而,虽然人们十分用心留住春天的气息,但春之神似乎并没有领会人们的愿望,最终随着游人的船儿悄无声息地离开。整篇文献表达了怀念春天的情感,描写了挽留春天的艰难与无奈。值得注意的是,“番腾妆束闹苏堤”一句的巧妙构思:形容了粗糙的化妆和绿树红花的热闹景象。其中“闹”的使用非常新颖,可以使读者在视觉上感受到事物的热闹和有声的动态。全文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简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清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4日或5日。 寒食节:又称禁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清明前三天,禁止生火。 苏堤:杭州西湖畔的一条山堤,景色优美。 百花:指春季盛开的各种花卉。 柳絮:柳树开花后形成的绒毛状物,可以随风飘舞。 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指游客们在结束赏花后乘船离开了苏堤。 春之神:传说中主宰春天的神明。 译文及注释详情»


马子严简介: 宋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