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白蘋洲一作:白苹洲)
译文及注释: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千万的悲愤,愤怒到极点,遥遥在天涯。山上的月亮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风吹落眼前的花儿,摇曳在碧蓝的云彩中。
梳洗完毕,独自倚在望江楼上。看尽千帆,却都不是我要找的那一艘,斜斜的夕阳映照在水面上,水悠悠地流淌,我的心在白蘋洲上痛苦地断裂。
注释:
千万恨:无数的悲伤和怨恨。
恨极在天涯:怨恨到了极点,无法排解。
山月不知心里事:山月无法理解人的内心感受。
水风空落眼前花:水风吹落眼前的花瓣,形容心情落寞。
摇曳碧云斜:碧云斜斜地飘动,形容景色优美。
梳洗罢:洗漱完毕。
独倚望江楼:独自倚在江边的楼上。
过尽千帆皆不是:看过千帆船只,但都不是自己期望的。
斜晖脉脉水悠悠:夕阳斜照,江水缓缓流淌。
肠断白蘋洲:心如刀割,白蘋洲是一个地名,可能是作者思乡之情的象征。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减字木兰花·可叹》是一首以离愁别恨为主题的词。词的开篇便以“千万恨”直入主题,展现了思妇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安。
接下来的“山月”三句则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衬托思妇的情感。诗人将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思妇的有情相对照,突出了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这种情感上的呼应和对比,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受。
整首词行文简单明快,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富有凝练的音韵之美。作者巧妙地运用韵律和押韵,使整首词在语言上更加流畅自然。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心理的描写,词中充满着诗人的独具匠心和纯熟技艺,既有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同时也深谙质朴凝练的绝妙好词。
总体而言,《减字木兰花·可叹》这首词通过朴素自然的语言和逼真生动的描写手法,将思妇内心的离愁别恨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了作者温庭筠高超的词作技巧和深刻的人物描写能力。这首词无论从表达形式还是情感内涵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唐代词坛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简析详情»
评解:
《梦江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名作,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离情别绪的经典之作。这首词共分两篇,均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第一篇写的是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的场景。整篇词以朴素自然的笔触勾勒出思妇内心的深情和惆怅,读来清新明朗,给人以穿透心扉的感受。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繁星点点、静夜无声、明月皎洁等,刻画出了一个寂静而美好的月夜,将思妇的情绪逼真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篇写的是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的场景。与上篇以夜色为背景不同,这一篇将视野转向了白天,更显得明亮开阔。作者通过对思妇倚楼对望、叹息的描写,表达了她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别离之苦。作者的语言简练凝练,不刻意求工,但能准确表达出思妇复杂的心理活动,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痛楚和无助。
总的来说,温庭筠的《梦江南》两篇词都通过深入的心理描写,勾勒出了一个离别在心头难以消散的女子形象。他运用朴素自然的笔触、逼真生动的描写手法,将思妇的情感状态呈现得鲜活而真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首词集情感表达、艺术性和技巧性于一体,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评解详情»
注释:
温庭筠、注释、佚名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以下是对温庭筠这首词中出现词语的补充注释:
1. 斜晖:偏西的阳光,即夕阳。在古代诗词中,夕阳往往被用来寄托离别的主题,因为夕阳西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消逝。
2. 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在这首词中,以“相思脉脉”形容两情相悦的场景,描绘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感交流的细微之处。
3. 白蘋洲:长满了白色蘋花的小洲。在宋代文学中,白蘋洲是一种文艺意象,常被用来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在这首词中,白蘋洲也是为了营造出清新、柔美的意境而使用的。
注释详情»
温庭筠(801年-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花间派词人。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与花间派词人韦庄合称“温韦”。代表作品《商山早行》,《经五丈原》,《利州南渡》,《苏武庙》,《菩萨蛮》,《梦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