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译文及注释: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早已被明月所迷惑,想化妆却懒得去照镜子。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得到的恩惠不在于外表,教我如何才能让自己更加美丽。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温暖的风吹拂,鸟儿的声音轻柔,太阳已经升得很高,花影重重叠叠。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每年都有越溪女子,让我想起了采摘芙蓉花的时光。
注释:
婵娟:月亮的别称。
欲妆临镜慵:想要化妆,但又懒得去照镜子。
承恩不在貌:得到宠爱并不是因为外貌。
教妾若为容:教我如何才能让自己更加美丽。
越溪女:越国的女子。
采芙蓉:采摘莲花。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贯穿了全诗主题,是为了突显宫女被困于囚室之中,心中渴望自由和自然的愿望。在这里,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展现了一种自由和开放的生活方式,与宫廷的严谨和约束形成鲜明对比。在前面的文章中,宫女因为容貌美丽而落入宫中,但在长门之中,她却孤苦伶仃,感到无比失落。同时,作者通过宫女的思想活动和内心独白,进一步说明了在宫廷中,打扮并不能真正帮助她获得人们的认可和爱戴,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方面。最后,在宫女内心的呼唤下,文章转而描写春天的美丽数景,强调了自由、自然和开放的生活方式,让人不由得想到宫女内心真正的向往和追求。整篇文章构思巧妙,行文流畅,通过抒发宫女的怨情和向往,深刻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宫廷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堪称一篇优秀的宫廷诗篇。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容颜;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注释:杜荀鹤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容貌美丽的看法。他认为美貌只是暂时的,不应该过分依赖外表,而应该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他还对封建社会的宫廷生活进行了批评,认为宫中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因为它会阻碍人们的个性发展。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注释:这一段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之情。他认为鸟儿的啼声和太阳的照耀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都是自然环境的表现。而他则更加欣赏那些自由自在的女伴,她们可以尽情享受自然的美好,并从中得到心灵的满足。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荀鹤简介: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出身于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他曾经考取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他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但是他恃势侮易缙绅,引起众怒,欲杀之而未及,最终卒于天祐初。他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其事迹可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