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邹明府游灵武》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zōu
    míng
    yóu
    líng
  • [
    táng
    ]
    jiǎ
    dǎo
  • céng
    zǎi
    西
    xiàn
    sān
    nián
    feí
  • zhài
    duō
    píng
    jiàn
    guān
    mǎn
    zài
    shū
    guī
  • biān
    xuě
    zàng
    xíng
    jìng
    lín
    fēng
    tòu
  • líng
    zhōu
    tīng
    xiǎo
    jiǎo
    guǎn
    weì
    kaī
    feī

原文: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相关标签:送别写人

译文及注释
曾经做过西畿县的宰相,三年来马匹都没有变得肥壮。
欠下了很多债务,只好拿出平时藏在家里的剑和书,回家去了。
在边境的雪地里行走,林中的风穿透了衣服。
听到了灵州的晨钟,但客栈的门还没有开启。
注释:
曾宰:曾经担任过宰相。

西畿县:指位于西京洛阳周围的县。

三年马不肥:指曾宰在担任西畿县官期间,三年内没有好好管理马匹,导致马匹瘦弱不堪。

债多平剑与:因为债务累累,只好卖掉了自己的宝剑。

官满载书归:指曾宰在官场上任满后,带着许多书籍回到家中。

边雪藏行径:指曾宰在行路时遇到了边境上的雪景,感到非常美丽,因此将这段路程藏在心中。

林风透卧衣:指曾宰在林中感受到了清风拂面的感觉,因此躺在床上也能感受到这种清新的气息。

灵州听晓角:指曾宰在灵州听到了清晨的号角声,感到非常悠扬动听。

客馆未开扉:指曾宰在旅途中到达客栈,但客栈还未开门,因此只能在门外等待。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你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 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 现在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衣衫单薄,难御寒风。 此去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注释: 西畿县:指唐朝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 马不生膘:比喻贫困而过着勉强度日的生活。 债台:借债积累的债务。 佩剑:古代官员佩戴的官员身份象征之一。 任满还乡:指官员任期结束后回到家乡。 衣衫单薄:形容缺乏衣物保护,在严寒环境中无法御寒。 边关:指边疆地区。 朔方:指河套地区,是中国北部的一个历史地名。 灵州:唐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今天的宁夏中卫市。 报晓的号角:指城门开启前的号角声,也是古代军旅生活中的日常声音。 客人来往:指没有多少人拜访,形容居住地偏僻清静。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诗《赠邹明府》刻画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形象,深刻地展现了作者对于邹明府的推崇之情。通过前两联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邹明府是一个勤于政务、节俭清廉的官员,没有贪污受贿,特别是因为高额债务,为偿还债台只能卖掉佩剑。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邹明府的品格和志向,让人肃然起敬。 后两联则是作者对邹明府未来的推测和想象。冒着边关风雪雪远游朔方,衣衫单薄的邹明府,展现出强韧坚毅的品质,以及不管前途多么艰难,都要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信念。最后一联中,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而家中却少有人来往,这更是展现了邹明府向往宁静,深居简出的生活态度。这些想象与推测,表现了作者对邹明府高尚的品质和道德追求的肯定和推崇。 诗歌的用字也十分精细、体现了贾岛注重用字的风格。例如,“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这一句,使用了“肥膘”的具体形象来描述邹明府的清廉;“藏踪迹于大雪之下”则是通过寓人于景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邹明府行迹匿迹的状态,将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 总之,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却表达出了作者深深的敬意,也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真正的清官的品性,彰显了贾岛对于清廉正义的崇尚和向往。 鉴赏详情»


贾岛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亦作阆仙),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朝著名诗人,与韩愈同时,有诗奴之称,自号碣石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