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译文及注释: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闽国的船帆扬起,月亮的圆缺又再次变化。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秋风吹起渭水,长安城里落叶满地。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在这里聚会到夜晚,当时雷雨寒冷。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船只仍未归来,消息随着海上的云彩飘荡。
注释:
闽国:古代国家名,位于今福建省一带。
扬帆:放起帆船,启程。
蟾蜍:指月亮,因为传说中有蟾蜍能吞食月亮的故事。
亏复圆:指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
秋风:秋季的风。
渭水:渭河,流经陕西省。
落叶:秋季树叶逐渐变黄脱落。
长安:古代都城,今天的西安市。
聚会夕:聚会的晚上。
雷雨:雷电交加的雨天。
兰桡:兰花形状的船桨。
消息:消息传递。
海云端:指遥远的海上云彩。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
已经是几度月缺又月圆。
分别时秋风吹拂着渭水,
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
记得在送别宴会的夜晚,
雷雨交加天气让人生寒。
你乘坐的船还没有返回,
你的消息还远在海云边。
注释:
扬帆:放起帆,出海航行。
远航:航行远离故乡。
月缺又月圆:指时间的流转。
秋风:秋天的风。
渭水:渭河,流经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落叶:树木的叶子从枝条上掉落下来。
都城长安:唐朝的都城,现在的陕西西安市。
送别宴会:送行时举办的宴会。
雷雨交加:雷声和雨声交替出现。
生寒:感到寒冷,也有惊恐的意思。
海云边:指远在海外。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的一首名篇,其作者为佚名贾岛。在贾岛未中进士前,在京城长安时结识了一个隐居不仕的朋友吴处士。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乘船到福建一带去了。贾岛很思念他,便写了两首诗,这就是其中的一首。
贾岛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作品大多富于浪漫主义意味,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怀疑。而这首诗歌,则是其表达对好友思念之情的杰出之作。作者通过“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已经是几度月缺又月圆。分别时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等描写,展现了离别后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歌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也成为了诗歌经典的两句,表达了伤感的情绪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此外,“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和“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等两句尾联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未来的期待。
虽然具体创作时间有待考证,但这首诗歌将唐代诗歌的文学特色展现的淋漓精致,也展现了贾岛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横溢的文学魅力。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和诗人贾岛所作,题为《忆江上吴处士》。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作者对好友吴处士的思念之情。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长安的景象,秋风吹拂着渭水,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萧瑟凄凉的景象。其中“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成为了贾岛的名句,被后世不少文人引用。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作者与吴处士在长安的别离,交流愉快的场景历历在目。“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他们相聚在长安,心怀交友之情,谈天说地,激荡出属于两人的欢声笑语。当时天色阴沉,刮起了寒风暴雨,使得他们的相聚更显得珍贵而难忘。
结尾的几句抒发了作者对吴处士的思念之情。“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朋友坐船离去已久,作者时刻关注着朋友的动向,但船还未归来,消息不明。而作者则期望海云中能够带来朋友的消息,期待着与朋友的再次相见。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好友的思念之感,营造了深秋季节,及离别后的寂寥感受。通过诗人细腻的笔墨,可见其文学造诣颇为深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这首诗中的名句“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也被后世传颂,并被广泛运用。
赏析详情»
贾岛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亦作阆仙),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朝著名诗人,与韩愈同时,有诗奴之称,自号碣石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