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译文及注释: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在旅馆里,没有人来问候,只有寒冷的灯光陪伴。一年即将结束,夜晚还在路上,远方的人还未归来。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孤独落寞,悲叹过去的事情,但也有些许轻松的笑声。忧愁的面容和苍老的发鬓,明天又将迎来春天。
注释:
旅馆:旅店、客栈。
寒灯:冷清的灯光。
一年将尽夜:一年即将结束的夜晚。
万里未归人:远离家乡、未归来的人。
寥落:孤独、落寞。
悲前事:悲伤过去的事情。
支离:破碎、不完整。
笑此身:对自己的处境苦笑。
愁颜:忧愁的表情。
衰鬓:头发斑白的老人。
明日又逢春:明天又是春天,表示时间的流转。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但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他的创作背景。据传,这首诗是在作者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所作。此时,作者正在途中寄宿在石头驿(位于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准备前往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这个时期正值唐朝时期,而抚州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其地理位置临近江南和江西,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一名刺史,作者需要处理各种政务和军事事务,管理这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非常忙碌。
然而,当他回首自己的前半生时,发现自己似乎一事无成,感到悲凉伤心。他在一个寂静无人的旅店中度过夜晚,只有一盏孤灯与他相伴相亲。这种孤独的感觉使得他更加思考生命的意义,表达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悲伤。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下了这首令人动容的诗歌,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唐朝时期社会和人民生活的一些方面,也反映了作者个人在晚年时对自己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题和诗歌的主旨。第二,它还涵盖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无奈,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明了,用词朴素自然,却表达出深刻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除夜宿石头驿”,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融入到这个特殊的时空环境中,从而达到传达诗人情感的效果。此外,整首诗还描绘了人生的苦痛和无常,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表达了人类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经典的短篇抒情诗,通过简练明了的语言和真挚深切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关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类共同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注释:
- 慰问:表示关心和安慰,希望能够抚慰对方的情绪。
- 冷清:形容寂静无人,没有生气。
- 孤灯:独自闪耀的灯,形容寂寞、孤独。
- 万里之外:极远的距离,表达作者离家在外的孤独感。
- 飘零:形容漂泊不定,流落他乡的情形。
- 前尘 :过去的经历、事情。
- 一事无成: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 悲凉:悲哀凄凉,形容心情沉重、孤寂。
- 苦笑:带着苦涩的笑容。
- 酸辛:酸甜苦辣,形容心情不佳。
- 容颜:容貌,指面貌和外表。
- 双鬓:两侧的太阳穴部位,是人的头发开始变白的地方。
- 叹息声:叹气的声音,表达作者沉重的情感。
- 新春:新年的开始。
译文及注释详情»
戴叔伦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他的诗歌多表现出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也有一些作品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如《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他的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他的诗体涉猎甚广,有诗、词、曲、绝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