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甘露洒瑶池,洗出新妆换旧姿。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终是莲台大士慈。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同到花前携手拜,孜孜,谢了杨枝谢桂枝。
译文及注释:
甘露洒瑶池,洗出新妆换旧姿。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终是莲台大士慈。
甘露洒落在瑶池之上,洗去了旧容,换上了新姿。今天才让花儿并蒂开放,虽然迟了些,但最终还是得到了莲台大士的慈悲。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同到花前携手拜,孜孜,谢了杨枝谢桂枝。
明月照耀着我思念的心,也让姮娥知道了我的痴情。我们一起来到花前,手牵手一同拜谢,虔诚地感谢杨柳和桂花。
注释:
甘露:传说中的一种甜美的液体,有洒在神仙们的瑶池中的说法。
瑶池:神话中的仙境,传说中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
新妆:新的装扮。
旧姿:旧貌。
花并蒂:花朵开在同一枝上,形态美观。
莲台大士:佛教中的一位菩萨,被视为慈悲之神。
明月:明亮的月光。
相思:思念。
姮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女,因为她的美貌和才华而被选为月宫的舞蹈家。
同到花前携手拜:一起来到花前,手牵手一起拜花。
杨枝:杨树的枝条。
桂枝:桂树的枝条。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解:
这篇诗歌是作者在乾隆五十三年秋天,参加中举考试时与心爱的恋人畹君重逢的情景所写。作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成功,与此同时也实现了与心爱之人夙愿。整篇诗歌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充满真挚和温馨的情感。
诗歌运用了缜密而又感性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将作者内心的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作者在诗中细致地描绘了与恋人相见的场面,用极其生动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喜悦和感觉。整篇诗歌情真意挚,缱绻缠绵,雅丽和婉。作者的用词优美、精练,行文简洁却富有情趣,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了浓浓的情感,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一刻的美好,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总之,这篇诗歌是一首真挚动人的情诗,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和成功的热爱和追求。它既有着细腻的情感描写,又展现了作者精湛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情感积淀,是一篇值得欣赏的经典之作。
评解详情»
注释:
这段文字应该是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具体内容为贾宝玉在会稽山上祭拜故人畹妹时所念诗句的注释。
1.甘露:指降雨,古人认为国君品德高尚,且和气盛,则会有降雨的好兆头。此处用于寓意故人灵魂得到清凉安息。
瑶池:传说中西王母华表仙子居住的地方,因宫殿华丽而得名。这里用于比喻宫廷。
2.迟迟:表示时间久远,此处指故人已经去世多年。
3.莲台:佛教中莲花的底座,因其能生于污泥而不染,象征着纯洁和超脱。此处用于比喻故人在另一个世界中获得了超脱和解脱。
大士:指菩萨,是佛教中等级较高的一类菩萨,通常指法力强大,具有智慧和慈悲心的菩萨。此处用于尊称故人。
4.孜孜:形容殷勤恭谨的态度。
5.杨枝:佛教中洁牙用的小树枝,这里用于比喻故人与贾宝玉相遇时所用的道具。桂枝则有“月中折桂”的含义,因唐代进士赵岐中举后在八月十五日拜谒太庙崇奉先帝之制,被称为“八月中桂”。此处谢杨枝、桂枝是双关语,既是感激故人助自己与畹妹相会,又表示庆幸自己中了进士。
注释详情»
高鹗简介: 高鹗(约1738—约1815)是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他因其酷爱小说《红楼梦》而被称为“红楼外史”。高鹗出生于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家庭,祖籍位于辽宁省铁岭市。他的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著有大量的文学作品。他的小说《红楼梦》外传,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并且成为了《红楼梦》的重要补充。高鹗的作品以描写人物心理、刻画社会风貌为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高鹗的晚年生活颇为不幸,由于家庭矛盾以及书稿流失等原因,他经历了多次家庭和个人的挫折。后来,他隐居在北京的玉泉山下,耐心地修缮并整理了自己的著作。高鹗约于1815年逝世,享年78岁。他的文学成就及其对《红楼梦》的贡献受到了广泛的认可,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