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浔阳望庐山》拼音译文赏析

  • wǎn
    yáng
    wàng
    shān
  • [
    táng
    ]
    mèng
    hào
    rán
  • guà
    qiān
    míng
    shān
    weì
    féng
  • zhōu
    yáng
    guō
    shǐ
    jiàn
    xiāng
    fēng
  • cháng
    yuǎn
    gōng
    zhuàn
    yǒng
    huái
    怀
    chén
    wài
    zōng
  • dōng
    lín
    jīng
    shè
    jìn
    kōng
    wén
    zhōng

原文: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相关标签:写人写景

译文及注释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挂起帐篷,行走了几千里,还未到过名山。)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停船在浔阳城郭,才看到了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曾读过远公的传记,永远怀念他在尘世之外的足迹。)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东林精舍就在附近,日暮时空中传来钟声。)
注释:
挂席:指行踪,旅行的路程。
名山:指有名的山峰。
浔阳:地名,今江西九江市。
郭:城墙。
香炉峰:浔阳城外的一座山峰。
远公:指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慧远。
精舍:指佛教寺庙中的修行场所。
空闻钟:指听到寺庙里的钟声,表示已经到达目的地。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1. 扬帆:指行船时扬起帆。 2. 名山:指有名望的山,也可以理解为美景如画之地。 3. 浔阳:现在的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历史上因为在长江南岸,因而水运交通十分发达。 4. 香炉峰:位于江西省鄱阳县境内,传统名胜,顶峰海拔为1,474米。 5. 慧远公:唐代著名高僧,俗姓崔,法名慧远,福州永泰县(今属福建)人。 6. 尘外:指出离纷扰的尘世。 7. 东林精舍: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郊桑海山南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因距离南京东林寺不远而得名。 8. 钟声:佛教寺院里的钟声,用以定时报时或宣扬法义。 在这首诗中,孟浩然借江水之旅的经历表达了他对于美好的期待和追求。在许多美景之中,唯有香炉峰让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尘世的远离与对佛教思想的认同。诗人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的描写,表达了被自然和文化所感染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反映了唐代士人崇尚自然、向往清净精神的文化心理。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的作者佚名,是一首望景怀古的诗篇。诗人以浔阳江上泊舟为背景,以庐山香炉峰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的喜爱与向往。 诗中通过“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表达了诗人在江上漂泊的心境。轻描淡写,不着重描绘具体的物象,却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始见香炉峰”来表达对于庐山的向往,更加突出了名山的珍贵和诗人的情感。接着,诗人回忆起东林精舍和慧远公的故事,将对于庐山的向往与对于佛教思想的认同融为一体。最后,“闻钟”更是巧妙地渲染了日暮时的氛围,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感怀之情。 整首诗凝聚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佛教文化和人生境遇的笃定信仰和向往。通过望景怀古的手法,将个人感受与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同时,诗中的意境清新恬静,语言简练明快,读之令人心旷神怡,不难理解为何这首诗会成为经典之作。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733年,当时诗人孟浩然正在吴越一带漫游。在他还乡的路上,途经九江时,晚间停泊于浔阳江畔,眺望庐山,感叹大自然之美于心不已,于是写下了这篇诗篇。 据《唐诗三百首鉴赏》记载,孟浩然将景物、情感与历史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将个人感受与文化内涵融为一体。他通过描绘浔阳江、庐山香炉峰、东林精舍和慧远公等景象,表达了对于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的喜爱与向往。同时,他以“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始见香炉峰”等平淡的字眼来描摹大自然之美,使其意境更加清新恬静。最后,“日暮闻钟”更是巧妙地渲染了日暮时的氛围,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感怀之情。 这首诗篇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成为唐代诗歌中一首不朽的经典之作。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肯定。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官员文人对于大自然和佛教文化的关注和推崇。这种文化背景也为孟浩然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 总之,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是一首经典的望景怀古之作,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也凝聚了孟浩然对于大自然和佛教文化的笃定信仰和向往之情。 创作背景详情»


孟浩然简介
唐朝 诗人孟浩然的照片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屬於山水田園派。孟浩然年輕時曾遊歷四方,故後人稱他孟鹿門、鹿門處士,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律詩,题材大多關於山水田园和隐逸、旅行等内容。他與王維、李白、張九齡交好,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山水詩之先声。知名詩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