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weì
    wàn
    zhī
    jīng
  • [
    táng
    ]
  • cháo
    wén
    yóu
    chàng
    zuó
    weī
    shuāng
    chū
  • hóng
    鸿
    yàn
    kān
    chóu
    tīng
    yún
    shān
    kuàng
    shì
    zhōng
    guò
  • guān
    chéng
    shù
    cuī
    hán
    jìn
    yuàn
    zhēn
    shēng
    xiàng
    wǎn
    duō
    (
    <
    s
    t
    r
    o
    n
    g
    >
    shù
    <
    /
    s
    t
    r
    o
    n
    g
    >
    zuò
    shǔ
    )
  • jiàn
    cháng
    ān
    xíng
    chù
    kōng
    lìng
    suì
    yuè
    cuō
    tuó

原文: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色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相关标签:送别唐诗三百首写景

译文及注释
早晨听到游子唱离歌,昨晚微霜初渡河。
鸿雁无法忍受忧愁的歌声,云山更何况是客人路过。
关城的树色催促着寒意的到来,御苑中晚上砧声不断。
不要去看长安的繁华场所,否则岁月会轻易地流逝。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友人的作品,作者为佚名。其中提到的魏万本名魏颢,他曾经求仙学道,隐居在王屋山。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出于对李白的慕名,他开始南下到吴越一带进行访寻。历经千辛万苦,行程不下三千里,最终在广陵与李白相遇。李白非常欣赏魏万的才华,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在离别之际,李白还写了一篇长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送给他作为纪念。魏万是比起李颀晚一代的诗人,但是两人关系密切,被称为“忘年交”。据推测,这首送别诗可能是作者晚年在洛阳时所作。整篇文章通过介绍诗人的背景和与李白的交往,展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盛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 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注释: 游子:出外游学的人; 离别之歌:歌颂离别的歌曲; 薄霜:浅薄的霜; 黄河:中国著名河流,发源于青海,流经九个省区,注入渤海; 怀愁:怀念故乡、亲人、朋友等而感到忧伤; 鸿雁:大雁,也指远行的人; 云山:高山云雾缭绕的景象; 冷寂:寂静、冷清; 过客:路过的游客、旅人; 潼关:关口名,位于今陕西省彬县西南部,是古代长安通往东方的要道; 晨曦:晨光,指早晨的光线; 寒气:冷的气息、气温; 京城:古代指首都,此处指长安; 深秋:秋季的深处,即十月末至十一月中旬; 捣衣声:晚上敲打衣物的声音; 消磨:度过、耗费。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佚名,送别对象是诗人晚辈魏万。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独具特色。 诗的开头,“朝闻游子唱离歌”,通过描述游子离别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诗中隐约描述了出行者魏万从故乡出发到京城的路途中所见所感:昨夜初霜刚过,魏万渡过黄河,看到漂泊的大雁飞过,听到萧瑟的山风,感受到客中过的孤独和愁绪,这些景物让他深深地陷入了乡愁之中。 接着,诗人在抒情中写景,写出了秋天微凉下,游子们离别的孤单落寞。他点出了一个“愁”字,暗示了游子的内心世界。往后四句里,诗人用写景叙事的手法,将诗人与远方的景物联系起来,通过营造环境氛围,进一步增加了诗歌的悲伤和凄美。鸿雁的嘹唳声,连绵不绝的云山,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离别的难过。 最后两句是诗的发泄和劝导。他告诫魏万,不要只是陷入沉溺之中,而是应该珍惜时光,成就事业。这让人想起莫言所说的“你走后不能再回头,但未来却在前方”,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爱护和鼓励。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憧憬故乡、怀念亲友的游子内心的感受,通过渲染环境氛围、表达哀思,诗歌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反映出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思想精神。 鉴赏详情»


李颀简介: 李颀(690-751),汉族,出生于东川(今四川三台)(有争议),唐代诗人。他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并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他的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