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歌 / 苏小小墓》拼音译文赏析

  • xiǎo
    xiǎo
    /
    xiǎo
    xiǎo
  • [
    táng
    ]
  • yōu
    lán
    lòu
    yǎn
  • jié
    tóng
    xīn
    yān
    huā
    kān
    jiǎn
  • cǎo
    yīn
    sōng
    gài
  • fēng
    weí
    shàng
    shuǐ
    weí
    peì
  • yóu
    chē
    xiāng
    dài
  • lěng
    cuì
    zhú
    láo
    guāng
    cǎi
  • 西
    líng
    xià
    fēng
    chuī

原文: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译文及注释
幽静的兰花沾满了露水,它们像是在哭泣。
没有任何物品能够阻隔我们的心灵相通,烟花也无法剪断我们的情感。
草地像是一张绿茵茵的毯子,松树像是一座厚重的盖子。
风像是一件衣裳,水像是一件佩饰。
油灯在车上,等待夜幕的降临。
翠绿的蜡烛,闪耀着美丽的光彩。
在西陵下,风吹雨淋。
注释:
幽兰露:幽静的兰花上的露水。

如啼眼:像在哭泣的眼睛一样。

无物结同心:没有任何物品,但心意相通。

烟花不堪剪:形容烟花美丽,难以剪裁。

草如茵:草地像绿色的地毯。

松如盖:松树像一顶遮盖。

风为裳,水为佩:形容风和水是自然界的美丽装饰。

油壁车: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车身涂有油漆。

夕相待:在夜晚相互等待。

冷翠烛:翠绿色的蜡烛。

劳光彩:形容烛光显得更加明亮。

西陵下,风吹雨:指在西陵下的地方,风吹雨落。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根据提供的互联网知识,李贺(约公元790~816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音乐家。他是唐代骈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于各种文体,尤以诗歌最为出色,被誉为“诗鬼”。他的作品擅长超脱陈旧的文化规范和束缚,文字生动豪放,表现了青春热情、痴迷纵欲的形象和自然生态的美感。 以下是根据提供内容整理的补充注释: 作者:佚名 苏小小:《乐府广题》记载:“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方舆胜览》:“苏小小墓在嘉兴县西南六十步,乃晋之歌妓。今有片石在通判厅,题曰苏小小墓。” 注释: 苏小小:钱塘名倡,在南齐时期生活的歌妓,与梁武帝有过一段传说中的爱情故事。她的墓在浙江省嘉兴市,文化重要性备受重视。 (来源:[[1](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5%B0%8F%E5%B0%8F/7171793?fr=aladdin)][[2](http://www.zzxww.net/html/2018-6/146859.shtml)]) 幽兰四句:写已成幽灵的苏小小眼含泪水,如幽兰带露。她不能再与人缔结同心,只能孤独地飘荡。 草、松两句:写坟墓的景象。 风、水两句:写苏小小的幽灵以风为衣裳,以水为佩饰。 油壁车四句:写往昔的幽会已成空幻,当年的情人已为鬼魂。这是反用了古乐府《苏小小歌》中的意思。 翠烛:鬼火,有光无焰,所以说“冷翠烛”。 注释详情»


鉴赏
《苏小小墓》是一首李贺的“鬼”诗,通过苏小小的幽灵形象和幽冥境界,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幽怨之美。这首诗在描写苏小小的形象时,通过描绘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如她含泪的眼睛的形象,表现了她美丽的容貌和内心的哀伤。全诗透过一幅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将苏小小的情感进行呈现。 在诗中,“幽”的氛围浓郁,寄托着李贺独特的身世之感,用幽灵之形感叹了生命之短暂和人生之离别。在表现苏小小的鬼魂形象时,诗人采用了飘渺的手法,用“草、松”、“风、水”等意象来表现鬼墓的景象以及苏小小的幽灵形象。同样,在描写苏小小的身影时,李贺借助“油壁车”、“翠烛”等形象,表现了生与死之间模糊的界限和人格化的幽灵形象。 诗歌的结句“鸣弦不绝者,乐也哀也”则表现了对苏小小生前的卓越才艺和惊心动魄的遭遇的悼念。该句的音乐性和韵律的运用,使整首诗更有感染力,更加深刻地展现了苏小小悲壮的情感。此诗的意境极为深远,是李贺用他独特的语言表现出的心灵之美和人性之真,充满了幽怨之美,也让人们对诗人、对苏小小产生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 鉴赏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首名为《苏小小墓》的诗歌,它的作者是佚名。这首诗描写了钱塘名妓苏小小的幽灵形象,全诗空灵缥渺,极具特色。诗中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该诗是以景起兴,将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作者用“如”字、“为”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使读者睹景见人。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整首诗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展开,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 简析详情»


评价
手法,将景物和人物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勾勒出了苏小小鬼魂的形象,以及她内心世界的情感起伏。同时,也塑造出了苏小小坚贞而幽怨的性格特征。整首诗的意境清新自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色彩。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春风、幽兰、流水等都成为了描绘苏小小鬼魂的象征符号,寓意深刻。还采用了双关语来增强诗歌的韵味,使诗歌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此外,诗歌还借鉴了屈原《九歌·山鬼》的描写方法,将神、鬼的形象巧妙地融入到诗中,产生了相似而又不尽相同的意境效果。可以说,这首诗是一篇非常优美、典雅的诗歌佳作,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意境表达,极具欣赏价值。 评价详情»


李贺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或“诗仙”。出身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因此后世称他为李昌谷。李贺生活贫困,抑郁感伤,焦思苦吟,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他的心情,但他的诗仍然闪着奇光异彩,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然而,在公元816年,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年仅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