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译文及注释:
浮香:飘浮的香气;绕:环绕。
曲岸:弯曲的岸边。
圆影:圆形的阴影。
覆:遮盖。
华池:美丽的池塘。
常恐:经常担心。
秋风:秋天的风。
飘零:飘落。
君:你。
不知:不知道。
汉字译文:飘浮的香气环绕着弯曲的岸边,圆形的阴影遮盖着美丽的池塘。我经常担心秋天的风会让花瓣飘落,而你却不知道。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照邻于永徽三年(652年)所作。卢照邻生平经历坎坷多舛,一生饱受疾病之苦,尤其在任新都尉期间染上风痹病,在北返时病情不断恶化,“羸卧不起,行已十年”,身体十分虚弱。在咸亨四年(673年),他写了《病梨树赋·序》,谈及自己癸酉之岁因病卧床的情形,并描述了他当时住宿的地方——长安光德坊的官舍。据称,这座官舍原属鄱阳公主所辖,但公主未嫁而卒后,这里便被废弃了。后来,有一位处士孙君思邈到这里居住,而卢照邻这次遭遇疾病时,也是在这里得到了居住。
尽管他曾求助于神医孙思邈,但他对自己的身体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经常闭门掩窗,为疾病所苦。在《病梨树赋》中,他写道:“怯衡飙之摇落”,形容身体状况如同草木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的“怯摇落”或是《曲池荷》诗中的“叹飘零”。这些描写深刻地寄托了他内心深处那份忧愤和感慨。这首诗中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遭遇和情感体验,也能从中看到唐代社会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夜泊牛渚怀古》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荷花和月影,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浮香绕曲岸”,描绘了荷花散发出的清香,展现了夏季荷花盛开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闲适悠然的氛围。而“圆影覆华池”,则写出了月光笼罩着荷池,形成了一种幽静的夜色。荷花与月影交相辉映,互为衬托,令人想起苏轼的“满池荷叶净无泥,借问池塘生水否。”这里的月影与荷花形成的幽美场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同于传统的荷花描写,张继在诗中采用了“以香夺人”的手法,使得香气成为了诗人抒情的载体,更加强调荷花的神韵和美丽的意境。其间,“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的抒情,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感慨,暗示了自己早年的零落之感。
诗中的描写,不仅反映出唐代的江南山水风光,还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反思。他通过夜泊牛渚,观察荷花和月影,抒发自己的感慨,使得诗歌更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总体来看,《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抒发情感与思考的优秀诗篇,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内涵,使得这首诗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轻幽的芳香、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美丽的水池
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译文及注释详情»
卢照邻简介: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生卒年史无明载。他是唐代初期的著名诗人,出生于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的望族家庭。卢照邻曾为王府典签,后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他的文学成就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被世人誉为“初唐四杰”。 卢照邻在文学上尤其擅长诗歌和骈文创作,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被世人传颂不绝。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和政治动荡的关注,同时也探索了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现存卢照邻的诗文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以及明代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并被誉为经典。至今,“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佳句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