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译文及注释:
水边轻烟,沙滩微雨。荷花香草垂柳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怎能忘记相思之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知往何处。
注释:
水际:水边
轻烟:轻盈的烟雾
沙边:沙滩边
微雨:细小的雨
荷花:一种水生植物,花大而美丽
芳草:香气扑鼻的草
垂杨渡:柳树垂下来的枝条,横跨在水面上,形成的渡口
多情:多情的人
移徙:迁移、流动
忽成愁:突然变成忧愁
依稀:模糊不清
恰是:正是
西湖路:西湖边的小路
血染红笺:用鲜血染红的纸笺
泪题锦句:含泪写下的精美诗句
岂忆:怎么会忘记
相思苦:思念之苦
只应:只有
幽梦:幽深的梦境
解重来:再次解脱
梦中不识从何去:在梦中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本词是一首关于自然风景和思乡情怀的词,展现出词人对故乡的眷恋与惆怅。词的前三句以“荷花草”、“红蓼渡”等名词排比的方式描绘了眼前的景色,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表达了作者的幽闲情致。而接下来的“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似西湖路”,则意味着作者的感慨和痛苦情感。这一点从“多情”、“移徙”等词语中可见一斑。
在词的过片中,作者的情感更趋深沉和悲伤。他将“红笺”和“锦句”作为泪水和血液之物,表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无奈。他通过“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这样的反问来表达对家乡的怀念和思念之情,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最后两句的“只应幽梦解重来,时闻枕上雨声”也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词人重回家乡的梦想,但又充满了无奈和无限的遥远感。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通过精准的地理固定和大量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使词境更加深远。通过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具慧眼的描绘、旁敲侧击地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在简洁中流露出浓郁的情感,尤为动人。这首词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人文传统等多个方面贯穿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是一首情感真挚、文字优美的佳作。
赏析详情»
刘将孙简介: 刘将孙,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刘辰翁之子,具体出生和逝世时间分别为1257年和不详。他曾担任过延平教官和临江书院山长等职务。刘将孙的事迹被载于《新元史·刘辰翁传》中。 刘将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在宋末时期以其杰出的文学才能享有盛名。他深入研习父亲的诗歌,并承袭了刘辰翁的家学,因此在当时被视为一位文学大家。 刘将孙著有《养吾斋集》四十卷,但该书已经失传。《四库总目提要》记载:“将孙以文名于宋末,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时有小须之目。”此外,《彊村丛书》辑有他的一卷诗集《养吾斋诗馀》。 总之,刘将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和家学传承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