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译文及注释:
你不见古时候在宜春太液边,有一座披着香气的画阁与天相连。
灯火闪烁,微微映照九重宫阙,香气弥漫,百花和谐。
这个夜晚,星星繁盛,河水清澈,人们传说织女牵着牛仙客。
宫中喧嚣,曝晒着衣服的楼阁,天上娥娥欢庆着红粉盛宴。
曝晒的衣服,半黄的夕阳,宫中的彩女提着玉箱。
珠履踏上兰花石,金梯盘旋在梅花梁上。
绛色的河水里,碧烟上升,双花伏在兔子画屏风上,四子盘龙擎着斗帐。
舒展的罗帐,散发着云雾,缀满了玉珠,星汉回旋。
朝霞散发着彩色,害羞地挂在衣架上,晚月分光,映照在劣质的镜台上。
上面有仙人长命不老,中间看到玉女迎接绣花。
玳瑁帘中别有春天,珊瑚窗里翻成白昼。
椒房金屋,宠爱新的流派,意气骄奢,不自由。
汉文应该珍惜露台的花费,晋武必须焚烧前殿的裘皮。
注释:
宜春:古代地名,今属江西省。
太液:古代宫殿中的一种池塘。
披香画阁:宫殿中供皇帝居住的建筑物。
灯火灼烁:灯光闪烁。
九微:指九个微小的星宿。
百和然:和谐安宁的样子。
星繁河正白:夜晚星星繁多,河水清澈明亮。
织女牵牛: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于七夕节。
扰扰:喧闹不安的样子。
曝衣:晾晒衣物。
彩女:宫廷中的女官。
珠履:鞋子上镶嵌着珠子。
兰砌:用兰花做成的石墙。
金梯:用金子做成的楼梯。
宛转:曲折弯曲的样子。
绛河:古代地名,今属河南省。
碧烟:蓝色的烟雾。
双花伏兔画屏风:画有两朵花和一只蹲着的兔子的屏风。
四子盘龙擎斗帐:四个小孩子托着盘龙,上面悬挂着斗形的帐篷。
舒罗散縠:华美的绸缎。
缀玉垂珠:用玉和珠子做成的装饰品。
朝霞散彩:早晨的霞光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晚月分光:晚上的月光分散出来。
长命绺:长命锁,古代的一种装饰品。
玉女:传说中的仙女。
绣:绣花。
玳瑁帘:用玳瑁做成的帘子。
珊瑚窗:用珊瑚做成的窗户。
椒房金屋:宫廷中供皇帝居住的豪华建筑。
宠新流:宠幸新的宫女。
意气骄奢:意气高傲,奢侈豪华。
露台:宫殿中的露天平台。
前殿裘:前殿的毛皮衣服。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破阵子·七夕》是唐代诗人沈佺期所作的一首历史诗。这首诗的题目奇特,与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京城诗相似,都是属于历史诗的一种。但是,与其他历史诗不同的是,此诗通过对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的描写,涉及到了武则天或唐中宗宫廷的某种无节制的行为。
沈佺期在诗中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的盛况。他写道“银河”及宫女们的鲜艳衣服,在夜空中形成“云雾”,像星星一样闪光。这些描写呈现出了天庭的场面,让人感受到了神话中仙女们的美丽与仙境的神秘。然而,这种华丽的描写却被结尾的要求俭朴所打破,显得极其不和谐。
在这首诗中,作者探讨了人类的力量,以及人类是否可以改变自然规律。这一主题在中国文学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有时表示艺术及人类创造的力量,但更常常的是暗示一种危险的反常。在这首诗中,沈佺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主题,赞赏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但同时也对无节制之举进行了道德谴责。
总体来看,沈佺期的《破阵子·七夕》巧妙地运用了历史文化素材,通过华丽的描写展现了中国神话中的仙境之美,但结尾要求俭朴的表述也让读者意识到了无节制行为带来的危害。此诗的语言优美,意境丰富,不仅展示了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风貌及人们的思想观念。
评析详情»
沈佺期简介: 沈佺期,字云卿,出生在相州内黄。他擅长文学,尤其长于写七言诗。后来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过长安通事舍人、考功郎给事中等职务,并参与修撰《三教珠英》。 沈佺期因涉嫌和张易之有勾结而被贬流驩州,后稍有升迁,成为台州录事参军。到了唐神龙年间,他受到了召见,并拜为起居郎,后又成为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等职位。他于唐开元年间去世。 沈佺期是唐代诗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苏轼、李清照等前辈诗人的影响,但也有自身的特色。他的诗歌音韵优美,对语言表达的精密程度也体现出较高的水平,被认为是"沈宋"派诗人的代表。他的诗集《沈佺期集》共十卷,现今编纂成三卷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