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译文及注释:
高处的窗台上春光暧昧,深邃的阁楼里晨光媚人。红色的旗帜在庭院中飘扬,翠绿的帷幕在明珰中闪耀。恭敬地统治四方,穿着长袍驾驭八荒。军队整齐列队在红色的台阶上,音乐声在长廊中回荡。这是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帝国的道路昌盛繁荣。继承前人的文化传统,遵循着先王的教诲。青草茵茵,春色依旧,梅花依然艳丽。巨大的江河让人想要渡过,最终只能寄托在船舶上。
注释:
高轩:高楼。暧春色:春天的暖色调。
邃阁:高楼。媚朝光:迎着朝阳的美景。
彤庭:红色的庭院。飞彩旆:彩色的旗帜。
翠幌:翠绿色的帷幕。曜明珰:闪耀着光芒的珠宝。
恭己:谦虚自持。临四极:统治四方。垂衣:穿着朴素的衣服。驭八荒:掌控八方。
霜戟:冰冷的战戟。列丹陛:排列在红色的台阶上。
丝竹:指乐器。韵长廊:长廊里的音乐声。
穆矣:庄严肃穆。熏风茂:花香四溢。康哉:安康。帝道昌:皇帝的治理昌盛。
继文:继承文化。遵后轨:遵循前人的规范。循古:学习古代的经验。鉴前王:借鉴前代的君王。
草秀:草木茂盛。故春色:春天的旧景。
梅艳:梅花艳丽。昔年妆:昔日的装扮。
巨川:大江。思欲济:想要渡过。寄舟航:寄托希望于船只。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高高的轩台辉映着春色,深邃的楼阁沐浴着朝阳。红色的宫墙内飞舞着彩色的饰旗,翠玉珠帘映曜着宫女们的玉佩。我效仿古代的明君们,恭谨而节制地治理着国家,终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了。(现在)丹陛下排列着森森戟戈,长廊里回荡着丝竹乐声。壮美的和煦之风浩荡在华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运途正昌。(我)将继承周文王的事业,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鉴古代帝王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来治理国家。春天来临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样沐浴在春风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样绽蕊怒放。我想渡过巨大的河流到达彼岸,但最终还要靠舟船才能渡过去(意思就是靠民众的支持和大臣们的帮助才能治理好国家)。
注释:
1. 轩台:高台或楼阁。
2. 宫墙:指皇宫中围墙,一般为红色。
3. 饰旗:宫廷内常用的彩色小旗,用于点缀和装饰。
4. 珠帘:用珍珠或金银丝等编织的窗帘。
5. 明君:指古代有德行、治理国家有方的帝王。
6. 沐浴:洗礼、沾染、享受。
7. 丹陛下:指李世民本人。
8. 战戟:有刃的战斗武器。
9. 丝竹乐:古代的音乐形式,使用丝弦和竹管,表现出一种悠远动听的氛围。
10. 和煦之风:温暖而和缓的风,常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
11. 华夏大地:指中国广袤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文化。
12. 帝王之道:历代帝王统治国家的治理思路。
13. 周文王:周朝时期的帝王,历史上被视为明君之一。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以他开创的贞观之治时期著称,年号为贞观。他出生在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名字取意为“济世安民”。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诗人。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贞观之治成为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各民族人民都受益于此。因此,他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成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开元盛世的基础,为后世的明君们树立了榜样。 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他的治国方法、作战策略以及文学艺术成就影响深远,被后世称为“太宗文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