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别的鉴赏

鉴赏
杜甫的《新婚别》是《三吏三别》中的一首,通过一个少妇形象的塑造,抒发了对战争、对家庭的深深关注。这首诗采用了独白的形式,全篇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整首诗可分为三段,每一段都表现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性和变化。 在第一段中,杜甫通过新娘的描述,表现出她的不幸命运。作为一个新嫁娘,她过去从未见过自己的丈夫,更没有和他讲过话。她用“兔丝附蓬麻”的比喻,寄托了自己不被重视的心情。“结发为君妻”,却不能享受被爱的幸福,衷心地表示出她的苦恼和不满。 第二段中,杜甫通过新娘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她对战争的理解和对丈夫的祝福。新娘认识到自己的丈夫是为国家赴战场而去的,“抱子弃夫去,苍生难维系”,她的心情既感慨又复杂。在新娘的心中,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丈夫的力量,“愿君尝归见,无乃似穆桂英”。这种祝福并不是随意而来的,而是由她所面临的环境和时代决定的,因此格外珍贵和动人。 第三段中,杜甫通过表述新娘的期望和愿望,展示出她对未来的希望与渴望。新娘希望自己的丈夫回家后,能像“张果老举世闻”一样光明正大地生活,不再受到歧视和束缚。新娘用“落日楼头”形容了她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未来的疑虑和担忧。 总的来说,杜甫的《新婚别》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虽然它是在古代中国的一个特定时期、一个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但它所表现的情感和思考,却具有深刻的普遍性。通过深入描写新娘的心理、情感,杜甫展示了战争和家庭对人们的影响,进一步反映出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诗文: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相关标签: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