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杜甫的《兵车行》是一首反映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的诗歌。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自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的历史事件。在八载(749)期间,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久攻不下,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同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而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
历史上,朝廷为了应对战争所带来的损伤,横征暴敛,让百姓遭受更加的苦难。这种情况在《兵车行》中也有体现。诗人通过描写行人走过的路程和途中所见到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整首诗采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抒发了人民的愤怒和不满,用浓墨重彩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和无尽的痛苦。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杜甫写下了《兵车行》,用他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社会批判意识,呈现了人民对战争的苦难和痛恨。并且通过诗歌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这首诗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瑰宝,被后世广泛传颂,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