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江夏送蜀僧晏上人入长安时所作。晏上人的生平事迹不为人知,但据两唐书记载,至德二年,唐肃宗将原西京长安改为中京,四年后,中京又复为西京。这首诗应该是写于至德二年至上元二年间,也就是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归途中。 李白流放期间,一日在江夏(今湖北武昌)恰遇一位故友,他是从峨眉来的蜀地僧人,正前往长安。这让李白回忆起了他曾经在峨眉山长住寻找道家真谛的岁月。他眼前浮现出高山流水、朋友相聚的场景,还有那美丽的峨眉山月。这种对故土的思乡之情引发了他的灵感,于是李白在送别故友后即兴吟咏,写下了这首绝妙的七古。 据《李白诗全译》所言,这首诗以“闲居昔日游”的形式展开,前三古是李白回忆在峨眉山的时光,回忆起那里的景色、人情和自己的所思所想。接下来的古诗则写李白与故友分别后的心情,包括对故土的思念和祈愿朋友平安顺遂。整首诗在细腻的抒情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家国的关怀,凸显出李白豪放不羁的诗人风骨。 总之,这首诗是李白在遇赦归途中偶然遇到故友,回忆往事,抒发乡思的产物。不仅展示了李白纵情山水、不羁豪放的诗歌气质,也描绘了他作为一个中国文化传承者、爱国人士的胸怀。


诗文: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