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所作,主要写的是天宝十年征兵讨伐南昭王阖罗凤的情况。当时,朝廷为了开边扩土,多次对外用兵,造成了人民的巨大痛苦。而这次征兵则是出动了二十万人,却几乎全军覆没,导致了惨痛的后果。李白对于这种“开边”政策极度反感,认为对待外族应该采取以德服人的和平政策,而不是轻易地诉诸武力。在诗的结尾,李白表达了他反战的态度,并呼吁朝廷要重视人民的生命财产,采取理性、和平的策略来处理国家与外族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战争频繁、人民疲惫的社会现实,也体现了李白对于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文: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