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的赏析

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奏疏之一,由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征所写。这篇奏疏以其深刻的道理和精彩的文笔,在封建社会中广受赞誉,并被历代君主所借鉴。 在这篇奏疏中,魏征通过对唐太宗政绩显赫、生活奢靡的现实情况的揭示,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思想观点,告诫唐太宗不能因得意而忘本,不念天下大势,否则必将导致君臣离心离德、国家解体的后果,并提出了“十思”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要求皇帝从多个角度全面考虑国家大事,避免一时之快而破坏长远利益。整篇奏疏句句铿锵有力,语言简练明晰,文章气势恢弘,语言优美,节奏鲜明,让人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那个历史时期。 这篇奏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也在于它所传达的思想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魏征在这篇奏疏中强调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让人不断提醒自己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能沉溺于一时的享受而忽视未来的风险,同时要注重节约和远见。这些道理看似简单,却经久不衰,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 总之,《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有着深刻道理和精彩文笔的奏疏,它通过对唐太宗政绩和生活的揭示,提出了诸多关键思想,并提供了具体措施。这篇文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现实价值。


诗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