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的评解

评解
这首杜甫的《江汉》是他身处江汉之地,感怀祖国沦亡、才华无用之感而作的一篇诗歌。从艺术上来看,诗人运用简练高妙的笔法,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理想追求。 此诗中,前两句“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写出了诗人身陷江汉之地、心系家国的境况。接着,他使用“迂腐”一词,点明了自己才华被埋没的现状,流露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情。后两句“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则更为凄厉,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不舍与无奈。但随后的“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透露出不虚此行的决心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 元代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评价说:“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他认为此诗具有浓郁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特别是在中间两联“共远”、“同孤”、“犹壮”、“欲苏”的描绘中,以景带情,笔墨纵横,无疑扩大了诗歌的视野和思想深度。这充分说明了此诗的卓越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总之,《江汉》这篇杜甫的诗歌,展示了他对故土沦亡、人才无用的悲愤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和不舍。其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不容忽视,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作品。


诗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病欲一作: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