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杜甫的《江汉》这首诗大约是在唐代大历三年(768)正月自夔州出峡后,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时所作。当时的杜甫已经五十六岁高龄,生活极度困顿,北归无望,长期流离失所,生计日蹙。同时,杜甫的才华不被看重,总是被埋没在沧桑浪漫之间,处境异常艰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出了这首名为《江汉》的诗篇。 根据诗中的内容来看,此诗以“江汉”为题,正是流浪文人的标志。可以看出杜甫身处江汉之地,怀揣深深的故土情怀,深感祖国沦亡,才华无用之感。然而,尽管如此,杜甫忠魂仍存,壮心犹在,没有因为处境的艰难和年老多病而消沉。可以说,此诗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当时《瀛奎律髓》评价《江汉》道:“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比于‘老马’,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以知道释惑也。” 总之,杜甫在《江汉》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故土沦亡、人才无用的悲愤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和不舍。虽然身处困境,但他的忠魂仍存,壮心犹在,这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诗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病欲一作: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