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中秋的赏析

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以中秋月为情景,表达了对亲人思念、对现实与超脱的矛盾感受的词作。其中,“凭高眺远”的描写使得境界十分开阔,长空显得更加辽阔无尽处。而在描述月亮时,苏轼运用“桂魄飞来”这样的形象化语言,表达出月亮的光辉从天上飞来,所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的感觉。这些描述为词作增色不少,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此外,苏轼还运用了想象力来营造一个清凉的境地。词作结尾“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描绘作者的幻想: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这种幻想似乎是从唐代开始的,据《异闻录》记载,唐玄宗曾游历月宫,见到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 在这首词中,苏轼运用了美妙的词藻和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了人们对于中秋月夜的遐想和幻想,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于现实和超脱的矛盾感受。这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文: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