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译文及注释:
凭高眺远,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看到长空万里,云彩飘荡无留痕迹。桂魄飞来光射处,指的是月亮从云层中露出来,照耀着大地,冷浸一天秋碧,指的是月光清冷,洒在秋天的蓝天上。玉宇琼楼,指的是宫殿楼阁,乘鸾来去,指的是仙女乘坐神鸟往来。人在清凉国,指的是身处仙境,享受清凉宜人的环境。江山如画,指的是美丽的山水景色,望中烟树历历,指的是远处的山林在烟雾中清晰可见。
我醉拍手狂歌,形容主人公陶醉于美景之中,举怀邀月,指的是举杯邀请月亮一起饮酒。对影成三客,指的是主人公与自己的影子和月亮一起共饮。起舞徘徊风露下,指的是在风露之中起舞徘徊。今夕不知何夕,表示不知道今晚是何时。便欲乘风,翻然归去,表示想要乘着风回到自己的家乡,何用骑鹏翼,表示不需要骑着神鸟飞行。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指的是仙女吹奏的笛子声突然停止。
注释:
凭高眺远:站在高处眺望远方。
长空万里:广阔的天空。
云无留迹:云彩飘散,不留下痕迹。
桂魄:指月亮。
飞来光射处:指月亮升起的时候。
冷浸一天秋碧:指月亮的光芒洒在秋天的天空上,显得清冷。
玉宇琼楼:指宫殿。
乘鸾来去:指仙女乘坐神鸟飞行。
人在清凉国:指作者身处的地方非常凉爽。
江山如画:指美丽的山水景色。
望中烟树历历:指远处的山林景色清晰可见。
我醉拍手狂歌:指作者喝醉了,拍手狂歌。
举怀邀月:指举杯邀请月亮一起饮酒。
对影成三客:指作者和自己的影子一起饮酒,形成了三个人。
起舞徘徊风露下:指作者在户外起舞,感受着风和露水。
今夕不知何夕:指作者不知道今晚是哪一天。
便欲乘风:指作者想要乘着风飞行。
翻然归去:指突然回到原来的地方。
何用骑鹏翼:指不需要骑着神鸟飞行。
水晶宫里:指神话中的仙女居住的地方。
一声吹断横笛:指一声笛音响起,结束了宴会。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一词的背景及其魅力所在。这首词是在公元1082年中秋节时,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面对无云的天空和明亮的月光,苏轼产生了无限幻想和向往,表现出他在不幸中寻求解脱和内心宽慰的渴望。这首词成功的原因,在于其大胆的创造和浪漫主义想象,能够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无穷的诗意。苏轼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自由生活和美好现实的追求,引发了读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简析详情»
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以中秋月为情景,表达了对亲人思念、对现实与超脱的矛盾感受的词作。其中,“凭高眺远”的描写使得境界十分开阔,长空显得更加辽阔无尽处。而在描述月亮时,苏轼运用“桂魄飞来”这样的形象化语言,表达出月亮的光辉从天上飞来,所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的感觉。这些描述为词作增色不少,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此外,苏轼还运用了想象力来营造一个清凉的境地。词作结尾“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描绘作者的幻想: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这种幻想似乎是从唐代开始的,据《异闻录》记载,唐玄宗曾游历月宫,见到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
在这首词中,苏轼运用了美妙的词藻和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了人们对于中秋月夜的遐想和幻想,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于现实和超脱的矛盾感受。这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伟大词人,他的词作以其清新脱俗、充满感情的艺术风格而备受推崇。他在元丰五年中秋时在黄州所写的这首词更是成为了他个人经历和才华的典型代表。
时值元丰五年,苏轼身处被贬谪之中,情绪低落、无聊寂寞。他又逢中秋佳节,想起远在故乡和亲友相聚共度的美好时光,心中更是感慨万千。于是,他借助笔尖,将自己对故乡、亲情以及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化为了这首《水调歌头》。
这首词以苏轼独特的感性表达方式,吐露出他对故乡、亲朋好友及生命的感慨和爱恋之情。他用清新脱俗的语言,刻画出了那个时空下的青山绿水、渔舟唱晚、明月几时有等美好画面,展现出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也通过此词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愁和不屈的精神,体现了他的气节与胆略。
总之,这首《水调歌头》凝聚了苏轼对故乡、亲情以及生命的感性思考和表达,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
【注释】:置身高楼,站在高楼之上;凭高看去,仰观周围景物。中秋的月夜,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常在这个晚上欣赏明月。长空万里无云,指天空中没有云彩,更显得广袤无际。
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
【注释】:月亮的光辉,指月亮散发的光线;照射下来,照耀地面。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指因为月光的照耀,秋天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新冷峻。
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的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注释】:月宫指的是传说中月亮上的神仙居住之处,琼楼玉宇则是指建筑精美的宫殿。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的来来往往,表示仙女们随意穿梭于琼楼玉宇之间。秀丽的江山指美丽的山川河流和风景名胜;像图画般的美丽,形容其美景犹如画作一般。朦胧的月色,指因月光微弱或云雾遮挡而显得模糊不清;树影婆娑,则形容树木在月光下摇曳动人的样子。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的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
【注释】: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表示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万物有灵的美好。愉快的度过如此良宵,指欣赏美景,享受幸福时光。邀月赏心,以月为伴,一同品味人生。用酒浇愁,借酒消愁,排遣心中的忧愁。但悲愁还在,表示仍有难以排解的伤感情绪。
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的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注释】: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指珍惜美好时光,不要虚度时光。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表示与月亮心灵相通,纯净而美好。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表达想回到美好的环境中,再次与自然和谐共处。把横笛吹的响彻云霄,指通过音乐表达内心情感,将自己的思绪传达给世人。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