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林则徐留别家人《赴伊犁途中作》解析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在赴新疆伊犁贬戍期间所作。文章主要描写了林则徐在离家远行之前,面对疲惫不堪和艰难险阻时内心的感受和态度,并通过自我告诫和对郑国大夫子的引用,表达了自己立志为国效力的决心和坚定。
这首诗的前三联,是林则徐离别亲人时的话语,他坦承自己能力有限,精力疲乏,担心自己无法继续肩负重任,但他同时强调,为国家利益着想,他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为国家奉献,宁可选择生死与共。这种“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胸怀,让人感受到林则徐的高尚品德和爱国精神。
在第二联中,林则徐运用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喻,他用“赵老送灯台”来形容贬谪之路的艰辛,含义是即便是赵老送路灯,也并不能给予足够的照明,反而容易使人迷失方向。从这里可以看出林则徐对于自己的身世十分清醒,他没有因此而气馁或松懈,相反,他以这种自嘲和自勉的态度,鼓励自己要坚强、果敢。同时,他还用“嗤他赵老送灯台”来回应那些对他不屑一顾的人,表现出一种自信和坚定信念,即自己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都会坚持理想和信念,绝不退缩。
总之,林则徐这首诗深刻表达了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和爱国者的情怀和品格,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启示作用,让我们也能够在面对各种困难与压力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崇高的理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推进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
诗文: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