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早年参与策划并领导了“停欠粮议”,为维护国家利益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由于他在抵抗英国侵略时的表现被投降派诬陷,他遭到了清朝道光帝的革职,并被发配到新疆伊犁。这对林则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被击垮,而是用一首激励诗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精神。
这首诗的首联中,林则徐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语气冷嘲热讽。颔联则直接表达了他为国献身的决心和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毫不掩饰自己的爱国之情。颈联中,他虽然表达了对道光帝的感激之情,但实际上是在讽刺其反复无常。尾联中,他用戏谑的语言劝慰妻子,但其中却透露出深深的苦涩之情。
整首诗以林则徐遣戍伊犁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叙述林则徐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矛盾与深厚的爱国情怀。即使在被革职、遭流放的情况下,林则徐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这首激励诗表现了林则徐的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也为后人提供了崇高的道德榜样。
诗文: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