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信州作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晁补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经世济民”为己任,并一直致力于改革,希望能够让国家更加强大和繁荣。然而,由于新旧党争的影响,晁补之最终落得了被贬监处的下场。公元1099年,晁补之被以“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贬到信州(今江西上饶)担任酒税官。 在这个被贬处的环境中,晁补之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抱负,反而借此机会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信州见月吟》。这篇词作通过对信州秋夜的描写,表达了晁补之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感慨。此外,这篇词作还有着深刻的意蕴,通过月亮的比喻,寄托了晁补之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和热切期望。 《信州见月吟》是晁补之在被贬期间的一个文学产物,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反映了当时政治和历史背景下人们命运的变迁。这篇词作经过历代文学爱好者的传承和赞赏,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载史册。


诗文: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