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江城子》一词是晚唐著名诗人晁补之的代表作,表现了作者在异乡漂泊、厌弃官场、向往故里的情感。
首先,词的前两句“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描绘了一幅凄凉落魄的画面。词人谪居江城,买不起房子,只能和残缺老朽的僧人依靠在荒僻的野寺里。这里的“残僧野寺”形象生动,不仅暗示了弃垣破屋的凄苦景象,也体现了词人与佛教的关系。
接下来的三句“松间药臼竹间衣”展现了词人的心境转变。在山林中行走,听闻松涛、看见竹影,甚至是一声药臼响声、一角衣衫的影像,也能给他带来快乐。这里的自然景色对词人的精神有着深远的抚慰作用,使词人感到宁静和喜悦。
最后两句“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是诗人以王维《终南别业》诗句化用而成,其中“水穷”“云起”被突出到前景位置,强化了山穷水尽的意象,进一步表达了词人的孤寂无助之感。
总体而言,《江城子》通过对词人自身命运的反思,抒发了他对故乡、自然和佛教等美好事物的倾向和向往,颇具禅意和清新脱俗之感。
诗文: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