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的鉴赏

鉴赏
这篇文章是一篇有关辛弃疾的《木兰花慢》词的鉴赏。这首词创作时间不详,是一支题材和体裁都新颖别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送秋词。作者在这首词中大胆采用了问句形式,打破上下片换意的定格,表现出了他的创新精神,也展现了他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 从内容上看,这首词别开生面地就明月西沉而赋,并由此展开瑰丽奇特的想象。作者将有关月亮的深沉富有哲理性的思考和神话传说融汇交织成一幅深邃而美丽的神奇画卷,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这首词不同于前人写月的作品,多从思乡、怀人、吊古之情入手,作者不拘泥于前人,独树一帜,让人耳目一新。 从词的用韵上看,它完全适应了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作者还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 总的来说,《木兰花慢》这首词不仅在词体上打破了定格,用语也完全做到深沉而富有哲理,艺术效果甚佳。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展示出了豁达大气、创新突破的精神,赋予《木兰花慢》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值得一读再读。


诗文: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相关标签:咏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