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一:
《木兰花慢》是中国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经典词,使用了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天问》体。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通过对月亮的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的交织,以及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的发问,营造出了一种极具诗意和艺术感染力的氛围。
词的开头,辛弃疾描绘了今晚的月亮美丽动人,并对它的行踪充满好奇,像屈原一样不断向天质问。词中还出现了屈原时代的神话传说中后羿和姮娥的故事,以及嫦娥留在月宫未出嫁的情节。在这些精彩的描写和想象中,辛弃疾要表达的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历史和传说的感慨和追思,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追问。
值得一提的是,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也是相当精妙的。他使用了反问、设问、比喻、叠句等多种手法,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意蕴更加丰厚。例如,“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一句,使用了反问和设问,营造出一种神秘、玄妙的感觉;而“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一句,则使用了比喻,将词中的想象和幻想表现得更加鲜活和生动。
总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是一首经典的词作品,展现出了他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极具诗意和艺术感染力的审美体验。
诗文: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